2019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院士恳谈会举行 共话科技创新,共谋未来发展116名院士齐聚 众多大项目签约济南

济南时报 2019-06-18 14:12 大字

医养健康产业创新发展论坛院士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现场

本版照片均由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张刚 摄

17日上午,2019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院士恳谈会在山东大厦举行。116名院士济济一堂,共话科技创新,共谋未来发展。

恳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涛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恩东宣读了“学习郭永怀、建功新时代”倡议书。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刘中民、岳清瑞,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贺林、江桂斌,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张立人、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彼得·叶甫根尼耶维奇·斯特利扎克等8名院士先后发言,为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把脉会诊、建言献策。院士们齐聚济南,带来的不仅仅是意见、建议、思想盛宴,还有实实在在的项目签约。在17日举行的2019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院士恳谈会上,“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与发展”等7个平行论坛举行,在这些论坛上,院士们与山东签了大量项目,其中不少是济南的。

两个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都在济南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院士论坛上,北斗导航智慧监测技术及应用产业化项目和高精度数字智能传感器项目在现场进行集中签约。

其中高精度数字智能传感器项目为山东华科半导体研究有限公司(济南企业)和李树森院士团队开展合作,研发生产集成化、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的传感器产品,并形成年产3000万只高精度数字智能传感器生产能力。项目落地后将进一步提升山东新型传感器的制造能力。

北斗导航智慧监测技术及应用产业化项目中,靳奉祥院士团队联合山东北斗导航平台有限公司进驻济南高新区创新谷,从事北斗导航智慧监测技术及应用产业化。通过搭建国内领先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公共技术平台,为相关科研和产业化提供平台支撑。

项目同时不断开展测绘科学与技术的前沿科技、应用研究,以及北斗导航信息产业及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等,打造人才与产业聚集区。

曾受惠于院士的圣泉又签约了

新能源产业发展院士论坛上,济南圣泉集团和华东师范大学就秸秆/玉米芯类木质素转化为高速飞行器航煤燃料的关键技术中试应用项目进行签约。

此前,济南圣泉集团的院士工作站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带领下,不仅破解了一系列科研难题,更引进了一批行业内的知名专家。在姚院士的推荐下,先后有中国工程院院士蒋世成、东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王华平等多位行业专家来工作站合作。

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作为圣泉三大产业链之一的内暖绒,就是在王华平教授指导下研发出来的。

此外,山东省能源局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就胶东半岛核能清洁供暖研究与示范项目进行了签约;兖矿集团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就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共建新能源学院进行了签约。

医养健康产业诞生了10亿级基金

在医养健康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新时代领航医养产业基金现场签约。

该基金预计募集规模10亿元,由省财金集团、山东华夏良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金科(重庆)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漱玉平民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新时代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首批项目将于近期完成投放。基金设立后,将聚焦山东医养健康产业,突出市场化专业化运营,坚守风险防控底线,助推山东医养健康产业发展。

还有6个院士项目签约,其中郑树森、李兰娟院士团队带来的树兰国际临床医学中心项目位于济南。

另外签约的还有劳尔思·博伦德院士团队带来的人源化细胞工程及其重组蛋白质新药、通用型CAR-T 细胞产品新药研发项目,周宏灏院士团队带来的罕见疾病暨遗传代谢疾病人工智能数据系统应用项目,王玉田院士团队带来的中科泰山智慧医养健康产业研究院项目,刘以训院士团队带来的干细胞、免疫细胞以及辅助生殖技术平台项目,顾玉东院士团队带来的手足显微外科临床研究项目。

新材料项目将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在新材料产业发展论坛上,有9个院士合作项目现场签约,签约金额约63亿元,其中中旭国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与俞建勇院士团队合作的年产12000吨高端芳纶及制品产业化项目,总投资50亿元,全部建成后可形成年产12000吨芳纶丝和4000吨芳纶膜的产品规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利税30亿元。

位于济南的项目则是汽车后桥半轴套管轧锻结合成形关键技术科研攻关项目,由胡正寰院士团队与山东汇锋传动股份公司签约。

通过实施该项目,将突破空心轴类零件成形技术,生产出主要产品半轴套管,其总体性能指标达到业内先进水平,并实现规模化稳定批量生产,更好满足国内对空心轴类零件的迫切需求,填补产品和技术空白。

该项目完成产业化后,预计年可实现营业收入5亿元,利税8000万元,打破我国空心零件严重依赖进口局面,显著提升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自主化水平,推动山东产业升级。

现代海洋产业也有济南项目签约

在绿色化工论坛上,相关化工园区、企业与院士团队签约了8个合作项目,涉及园区建设、基础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将有力推动山东化工产业高端绿色发展。

其中二氧化碳高效封存利用产品的技术开发与工程示范项目,由山东大学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地球与地质物理研究所李阳院士团队签约,该项目提出将化石能源利用中的二氧化碳直接做成二氧化碳含量最高、能耗较少的稳定固体产品三嗪醇,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及剩余氢作为能源利用,使化石燃料的能量和元素全部利用,从而构成环境友好的能源工业路线。

在现代海洋产业发展论坛上,7名院士与山东省内10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其中济南企业山东中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丹麦科教中心、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中丹国际海洋产业园与一带一路职业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

另外,还举行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健康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桂斌、韩布兴,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文清、张远航、朱利中分别作了题为污染防治与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大气污染探测技术进展、二次污染防治与蓝天保卫战、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若干问题等演讲。

(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刘彪 王雪芹 邱天 张展铭 王晶 苏珊)

百名院士齐聚山东论道,热聊他们眼中的济南

盛赞泉城风物好,寄语未来快发展

6月17日,116名院士齐聚泉城,共话科技创新,共享山东机遇,共谋未来发展。此番前来的院士里,有不少是多次来过济南的“老朋友”,也有很多“新朋友”。他们对泉城济南有着怎样的观感?谈起这座城市下一步的发展,他们有何“金点子”?17日,记者对部分前来参加恳谈会的院士进行了专访。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

每次来都感到济南进步很大

“对山东、对济南印象一直特别好。”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王乃彦对山东、对济南夸赞不已。“每一次来,都能感觉到济南进步很大。”王乃彦来过济南很多次了,多年来,他和山东大学保持着密切联系,在他看来,山东大学有着很强的科研力量。

让王乃彦感触最深的就是,山东、济南对知识、对人才的尊重和求贤若渴,让人感动,而且,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决心也很大。王乃彦说,目前,济南各方面发展都很好,最直观的变化体现在市容市貌方面。谈及未来,他希望济南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

济南发展快,还要再创新

谈及济南,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直言印象深刻。“我1967年就来济南了,在山东矿院(注:山东矿业学院)当老师。”对济南颇为熟悉的宋振骐谈起如今的泉城,有着诸多建议,“济南现在发展得挺快,下一步还要创新。”而且,济南还应加快地铁的发展,让交通更加顺畅。另外,在他看来,济南在泉水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是了不起的”。

谈及济南的新旧动能转换等话题,宋振骐说:“济南作为山东省会,高校及科研院所众多、人才众多,应积极创新,采用新技术减少煤炭污染,研发新技术,使用人工智能替代人工,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

济南发展趋势让人感到振奋

作为地地道道的山东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对济南有着独特的情怀。“这次来到济南,我感觉济南的学习氛围很浓厚,大家普遍有着学习、创新、发展的状态,我认为这种氛围很好,这是发展的最佳时期。”宁光说。

宁光表示,济南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推动下,大家的思想更解放了,路走得更正了,这种开放、发展的趋势让人感到振奋,相信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济南肯定能凤凰涅槃,取得新成绩。

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

济南走上动能转换的“高速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对济南的发展格外关注。他认为,现在济南已经走上了新旧动能转换的“高速路”。

去年夏天,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重点项目——山东省质子治疗研究中心正式进入建设的快车道。时隔一年,于金明接受采访时透露了质子中心的建设进程。他表示,质子中心作为山东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项目之一,其基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预计在2020年下半年直线加速器建设完成,2021年下半年质子中心将用于临床。现在质子中心建设正在优化进度、倒排工期,将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尽快完成,造福广大患者,让百姓享受到国际上最好的肿瘤治疗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

打造济南特色,做出顶尖水平

提到济南,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王国栋笑着说:“对济南太熟悉了,以前经常到济钢去。”

“现在的济南发展很快,变化很大。”王国栋说,和他印象中的济南相比,济南的市容市貌、百姓生活,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站上新起点的济南,王国栋建议,希望多出一些济南特色的东西,让人们一提到某个行业、某个产品,就想到济南,“在济南现有的发展基础上,适应国家需求,做出济南特色、做到顶尖水平”。

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张立人:

数十年后重回济南,真好!

“我老家在安丘,1961年就生活在济南了,直到1982年才出国。”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张立人告诉记者,这是数十年后,他再次来到济南这片熟悉的土地,“感觉真好!”张立人参加此次恳谈会,是带着他的两个项目来的。“一个是关于海洋监测卫星要结合形成一个网,对远海远洋进行识别追踪;一个是超宽带定位技术。”张立人告诉记者,目前,这两项技术已经落地济南,与润一科技签订了合作协议。

“合作协议签订后,双方将在安全智能管理技术研发及应用等方面开展深入和长期的研究合作,张立人院士将帮助润一智能科技公司解决相关技术难题、协助公司培养研发团队人才、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有助于增强公司在安全智能管理等领域的核心竞争;有助于拓宽公司高层次科研技术人才的引进渠道,有助于提升公司在安全通知管理行业的影响力与地位,增强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公司行业地位和品牌影响力!”济南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王雪芹 邱天 刘彪 张展铭 王晶 赵云龙实习生梅松筠)

中国工程院院士闻雪友趣讲“韧性的山东民营企业家”

“我们联手搞出舰船超级材料”

中国工程院院士、舰船热能动力工程专家闻雪友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一个他与山东淄博民营企业家的故事。

他说众所周知,驱逐舰护卫舰发动机,也就是舰船燃气轮机是他的主专业。轮机关键的一项技术是耐高温和耐低温叶片,这就像飞机发动机页片一样,扭曲、离心力很大,转速很高。海上要实现耐腐蚀性,耐高温,还能保持体态,对搞材料讲是个难点。

淄博市有一家民营企业,找到我了,说他们也在搞耐高温合金,这个能不能一起合作。我说,合作我没问题,前提是你要成功,你要舍得投钱,因为这个难度很高。不达标准,我是不会收的。合格了,付钱,而且我是帮你做。”

没达标准,他继续做。“所以最后我都开始怀疑,这个民营企业虽然是有财力有想法,毕竟这个是比较难的一个题目。但是最后真得不屈不挠,最后全部达标。所以这个民营企业家,我到现在很佩服他。”现在军舰上用的一部分叶片就是从他这里生产的。到现在为止,双方都合作得很好。

(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盖幸福)

新闻推荐

院士寄语动能转换全面铺开济南定能凤凰涅槃

116名院士齐聚泉城,共话科技创新,共享山东机遇,共谋未来发展。他们对泉城济南有着怎样的观感?谈起这座城市下一步的发展,...

安丘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