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馒头 □刘中才
馒头,俗称馍、馍馍、饽饽,某些地区也叫卷子(比如山东安丘景芝、临浯一带),为长江以北大部地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食,也是汉民族的传统面食之一。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事物绀珠》中记载有“秦昭王作蒸饼”;萧子显在《齐书》中亦有言,太庙祭祀以面起饼,即“入酵面中,令松松然也。”张岱在《夜航船》中也说:“汉高祖作汉饼,金日磾(原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武帝时归附汉朝)作胡饼。魏作汤饼,晋作不托。”由此来说,“面起饼”可视为中国最早的馒头。
不过,那时的馒头不叫馒头,充其量称为“面饼”。“馒头”一词真正公之于众,是在晋。而馒头的发明者则是三国蜀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据有关资料记载,诸葛亮在辅佐刘备匡扶汉室、建立蜀国后,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日渐隆兴。当时的蜀国可谓是政局稳定、社会和谐,唯有南蛮孟获经常滋生事端。为了平定叛乱,诸葛亮亲自带兵讨伐,七擒七纵孟获,终于平定了南蛮。蜀国得胜,士气大涨。然而,当诸葛亮率众班师回朝、途经泸水时,因此地人烟稀少、瘴气湿重,许多士兵不幸染毒。当地土著说,“要解泸水之毒,必须以49颗南蛮人头为祭品,方可安抚泸水河神。”诸葛亮闻之色变,南蛮事端已平,岂可虐杀俘虏?但是,如不祭祀河神,泸水之毒恐怕难以消散,回朝之日也就难以定夺。
几经思索,诸葛亮计上心头。他唤来随行的主厨,命主厨宰杀牛羊数头,专挑精瘦部分剁成肉馅,再用面粉和成面团,将牛羊肉馅包在其中,做成人头形状,最后放入笼屉蒸熟。蒸熟的“人头”散发出清香之气,甚是诱人。士兵们对着“人头”虎视眈眈,却不知军师意欲何为。正午过后,诸葛亮带着蒸熟的49颗白面“人头”来到泸水岸边,毕恭毕敬地作法施礼、祈祷数次。果不其然,不出几日,染毒的士兵体内郁积的瘴气渐消。蜀军乘势赶路,很快便渡过泸水,顺利回到了蜀营。
后来,“人头”形状的面食就逐渐流传开来。由于此物起初是代替南蛮人头祭祀河神的,蜀人遂将其称为“蛮头”。因“蛮头”的制作工艺简单,便于携带,一时间,蜀国各地吃“蛮头”蔚然成风,饭店和酒馆里除了备有米饭,还在显眼处贴上标签:店内蛮头有售,大钱两枚一个。
不久,“蛮头”传至魏国曹营、吴国孙权处,人们争相食之,乐此不疲,并且人们始终以“蛮头”称之,不曾变更其名。直至晋朝,“馒头”一词才在史书中首次出现,《饼赋》中对“馒头”有粗略记载。馒头指内含肉馅的“蒸饼”,个头较大,足半斤重。也就是说,那时的“馒头”是有馅的,与现在的包子相似。唐朝时,“馒头”的个头有所收敛,而且有“玉柱”“灌浆”等别称。宋朝以后,“馒头”作为一种点心,开始出现在餐桌上,其形状也演变成为今天的样子。明清以后,“馒头”日渐成为黄河流域盛产小麦地区人们的主食。现如今的“馒头”早已是“大街小巷遍处有,五毛一块不觉鲜”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在线餐饮服务监管是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一环,为推动餐饮食品线上线下同标同质,安丘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集中...
安丘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丘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