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
管公法庭地处安丘市南部山区,辖区经济虽不发达,但案多人少矛盾仍很突出。在较大的结案压力下,管公法庭庭长张学福带领全庭上下不惧困难,充分发挥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化解矛盾纠纷的路径。今年以来,管公法庭灵活采取委托调解、邀请调解、电话调解等多种形式,调解结案 150 余件,占结案总数的40% ,有效维护了辖区的和谐与稳定。
依托基层组织化解矛盾纠纷
对传统民事案件,法庭不限于坐堂办案,而是积极走出去,依托基层组织,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办案,扩大办案效果,达到办好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
7月30日下午,安丘市石埠子镇大店村80多岁的郭某来到法庭起诉4个儿子,要求他们尽赡养义务。看着身体虚弱的老郭,是按照程序传被告到法庭开庭审理,还是到老郭居住的村里进行调解,就地化解矛盾呢?经过深入考虑,法庭认为,按程序开庭看似很正规,结案也快,但效果不一定好。 况且大店村党支部班子很团结,村风比较正,到村里了解一下情况,让村里干部帮忙做做工作或许效果更好。之后,法庭及时与大店村的郭书记取得联系,了解了郭某及其子女的有关情况、产生矛盾的原因,理清了化解纠纷的思路。
第二天,法庭指派审判经验丰富的审判员到村里组织这起赡养纠纷案件的调解。在村委办公室,经过深入细致地了解情况、沟通意见后,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双方达成协议,因几个儿子居住条件不好,老郭平时在女儿家居住,每个儿子每月给付老郭赡养费 200 元,老郭的大额支出另行计算,由每个儿子均摊。对这个调解结果老郭很满意,子女们也接受。
“微信调解”方便当事人诉讼
当前人口流动频繁,送达难成为制约办案效率的瓶颈。为此,法庭认真总结办案规律,在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积极探索适宜的送达、调解方式,不断提高办案效率,及时合法维护当事人权益。
原告王某的丈夫年初因车祸去世,丢下了年迈的父母和未成年的孩子,还有一堆理不清的账务。2014年1月27日,李某曾向王某的丈夫借款 20000 元,在偿还12000元后余款一直未还,现在连人都找不到了。无奈,王某将李某告到法庭,要求李某偿还剩余借款。
张学福了解案情后,认为被告现下落不明,如果采取公告的方式送达,不仅审理周期长,还增加了原告的诉累,于是他带领法庭成员先行查找被告的有关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找到了李某在其他庭室作为被告的案子。经电话联系,李某对欠款的事实及金额予以认可,但由于在外地打工不便回来开庭。
随后,办案法官与李某添加了微信好友,并在确认被告身份信息后,对原告提交的证据通过微信传送进行了质证。办案法官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引导当事人进行调解,最终双方顺利达成了还款协议,微信聊天的内容也通过电脑打印存卷备查。这一办案方式主动适应了当前“互联网+”的新形势,既方便了当事人诉讼,又提升了审判质效,受到双方当事人欢迎。
积极引导当事人庭前调解
对于部分当事人争议不大的民事案件,法庭在取得双方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讲清法律规定,阐明调解结案的好处,预留一段时间的调解期,让当事人自行调解,以此达到增进信任、自动履行的目的。
原告王某与被告张某系多年从事绿化工作的老朋友,张某由于铺下的摊子太大,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年初,张某向王某借款80000元。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前段时间王某患病急需住院手术,可钱不凑手,无奈之下其将张某诉至法庭,要求张某还款。
收到诉状后,立案法官与张某取得联系,讲清了原告的病情和目前的困难后,要求其到庭调解。张某理解王某的难处,表示自己再困难也要凑钱给老朋友治病,于是立下“军令状”,三天之内还款30000元,以解王某的燃眉之急,剩余借款年底前还清。面对张某的诚意,王某也放弃了追要利息的请求。 法庭趁热打铁,及时对双方的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马翀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于哲)受今年18号台风“温比亚”影响,致使潍坊市多条普通国省道发生严重水毁。青州博临路、胶王路多处...
安丘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安丘,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