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变成有机肥 果菜质量大提高 ——安丘技术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潍坊日报 2018-03-21 10:39 大字

□本报记者张秋德于卿

通讯员李钟涛刘婷婷张志伟

阳春时节,万物萌生,田野里一派忙碌景象。3月15日,在安丘市凌河镇东纪庄村头的一个大棚里,村民代表正聚集一起,时而讲解理论,时而操作示范,都在热烈地交流着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记者一打听,才知道是安丘农业局的农技指导人员正在指导大家进行秸秆生物反应堆试验。只见在一个新建的大棚里面,挖了一道道深沟,农技人员正在熟练而详细的指导着农民们如何开沟、铺秸秆、撒菌种、覆土、浇水、打孔,老百姓认真而严格的按照农技指导人员的教导做着,村民徐文兵高兴地说:“我们村一般是一茬玉米,一茬西瓜,或者一茬西红柿,一茬西瓜,以往这些秸秆全浪费了,现在全都变成宝贝了!”

而在不远处,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往地里运着粪,可奇怪的是,这些粪一点味道都没有,跟着运粪的人群走,豁然看到一个庞大的粪堆。一位正在运粪的大姐高兴地说:“以前真不知道这些玉米秸呀、西瓜秧呀加上牛粪就能堆成肥用,就连落叶、菜叶都可以用,现在村里也比以前干净多了,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通过询问大姐得知,这是凌红瓜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堆肥场地,现已堆肥结束,正在运往田地。

据安丘市凌红瓜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来臣介绍,今年安丘被确定为全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后,农业局在全市遴选实施主体,他们积极申报,凌河镇积极推荐,在农业局经过实地考察等措施后确定为实施主体之一,主要的技术模式是有机废弃物堆肥还田,实施面积1460亩,堆肥2920吨。

为加快技术推广,安丘农业局先后举办3次堆肥技术培训班,其中一次就在凌红瓜菜产销专业合作社进行现场培训,农民基本掌握了有机废弃物堆肥技术,他们收集牛粪5000多方,玉米秸秆40多吨,玉米秸秆粉碎后和牛粪混合均匀,均匀喷洒200多公斤菌种,严格按照堆肥技术,每10天翻堆一次,目前已经发酵3个多月,经农业局技术人员现场鉴定,认为已经完全腐熟,可以大田施用了。农业局研究员孙运甲说这样的堆肥一点也不比市面上卖的一千多元的商品有机肥差。过去每亩基施复合肥120斤,现在每亩施用腐熟的有机肥3方,复合肥施用最多40斤,有的农户甚至不用复合肥了。

“我们还代表安丘市两次迎接农业部领导督导检查,获得领导表扬呢!”理事长李来臣自豪的说,前段农业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督导工作现场会在安丘市举行,国家、省市农业专家给予现场指导,查看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实施情况,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正在地里忙碌着指导秸秆生物反应堆试验的安丘市土肥站站长张立联介绍说,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一项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大幅度提高土壤有机质,提高瓜果菜产量,改善品质的现代农业生物工程创新技术。

据介绍,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每亩地需要五亩的玉米秸秆,基本不用化肥,由于能提高地温,西瓜可提前一周上市,品质也明显改善,能增加瓜农的经济效益。今年在所有的种植西(甜)瓜的实施主体上安排不同作物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试验,让瓜农尝到甜头,明年大面积推广。

“我们堆的肥不光农业局的专家说好,四邻八乡的老农民都说好,这样的好肥料一亩地施3方多,在地里厚厚的一层,复合肥几乎不用,这样种出来的西瓜肯定甜,欢迎大家来品尝啊!”李来臣乐呵呵地说。

新闻推荐

农行光伏贷让贫困户坐享“阳光收入” 惠及山东贫困人口12万人

□本报记者王爽本报通讯员朱沙初春时节,走进潍坊安丘市大汶河常家庄村郝务刚家,两排光伏电池板在阳光的直射下显得格外耀眼。去年10月,郝务刚从农行申请了3万元的分布式光...

安丘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