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记退伍军人、安丘市凌河镇慈埠村党支部书记潘宗光
□本报记者孙孔嘉
初秋时节,安丘市凌河镇慈埠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山上果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环山水泥路纵横交错、干净平坦,一栋栋居民楼点缀在青山绿水间。而在以前,这里却是严重缺水、道路阻塞,连基本温饱都解决不了的穷山村。慈埠村从默默无闻的一个小山村,成为如今有名的美丽乡村,与潘宗光的努力分不开。自担任慈埠村党支部书记30年来,潘宗光不计个人得失,全身心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带领全村父老走上了致富道路。
1988年,退伍军人潘宗光当上了慈埠村的党支部书记,面对当时贫穷落后的面貌,如何发展产业、带领群众致富,成为压在他心头的首要问题。为寻找富民强村之路,潘宗光暗暗立下了“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的目标,经过一番考察,他认为发展蔬菜是一条不错的路子。为了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潘宗光把了解到的市场行情、蔬菜大棚的发展前景耐心地讲给村民们听,并组织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到寿光参观,使干部群众对发展大棚蔬菜有了初步认识。为鼓励群众发展大棚,村支部研究制定了优惠政策,潘宗光率先承包一个,同时发动党员、干部带头,给群众做出样子。为让群众掌握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专门从市里请来技术员,实行跟踪服务。如今,潘宗光带头组建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牵头组织村民以土地入股入社,社员土地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投资120多万元建起了总面积400余亩的标准化示范农场,不仅打造出了自己的绿色农业品牌,而且提高了群众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
“要想赢得村民的信任,就要有脚踏实地的精神。”潘宗光表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这些年,要用实干赢得全村党员群众的信任。慈埠村60%的土地为丘陵地,地下水资源缺乏,农田浇水困难,1999年,村里投资40多万元,修建了一处大型水塘,水浇条件初步得到改善。2001年,投资10多万元建立了慈埠蔬菜交易市场,极大地方便了周边村庄蔬菜种植户和前来收购蔬菜的外地客商。2002年,投资20多万元,将自来水管道铺到了每家每户的院子,将水龙头安装到了厨房,全村1000多口人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2005年,投资30多万元,将村内三条主要道路进行了硬化和绿化。2008年,投资80多万元建成了慈埠村委办公室,并配套建设了卫生室、超市,方便了群众生活……慈埠村的每一个变化,都倾注了潘宗光的心血和汗水。
一颗种子,栽培呵护得当将长成参天大树,遮护一地风雨;一名党员,作用发挥得当将成为一面旗帜,致富一方乡亲。在带领群众致富的不断付出中,潘宗光也被社会回馈了诸多的荣誉,他所带领的慈埠村多次被评为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安丘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村和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潘宗光也先后获得潍坊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对于潘宗光来说,荣誉只代表过去,未来的路将更长,责任更重,他将沿着固有的轨迹继续坚定地走下去,矢志不渝。
新闻推荐
尊老、助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老人衣食无忧、幸福安康是每个做子女的最大心愿。为提高广大老年人的抗风险能力,减轻政府和个人负担,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由安丘市委宣传部、安丘市民...
安丘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丘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