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给子孙起名的皇帝不是好“科学家”
化学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里的好多字,都可以在朱元璋后代的名字里找到。
近日,网上有一个段子流传甚广:“某日,幼儿园里发生了意外,子轩和梓轩在玩耍时无意撞伤了梓萱,可馨和可欣看到后马上报告了老师,老师急忙赶来,在若曦和若熙的帮助下,拉起了子轩、梓轩,扶起了梓萱。”这看似如同绕口令一般的段子却反映出一个现实问题——现在孩子们重名现象十分严重,家长们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听且有意义的名字,简直绞尽脑汁。重名现象自古就存在,古人也会被这个问题所困扰。但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却有一套独门绝技,不仅让自己的后代避免了重名的困扰,还无意中对科学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壹
重名带着时代特征
根据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于2019年年初公布的《2018全国姓名报告》中显示,目前全国在用姓氏共计6150个。
传统意义上的“百家姓”,占全国户籍人口总量的近85%。全国共有23个姓氏户籍人口数量超过1000万。王姓、李姓户籍人口数量均超过1亿。王、李、张、刘、陈5个姓氏户籍人口数量占据头五把“交椅”。“王”姓户籍人口数量仅比“李”姓多61万人,“王”姓和“李”姓第一大姓之争仍将延续。
而在名字方面,使用频率最高的字为“梓”,第2到10名为:“宇”“子”“涵”“泽”“雨”“佳”“浩”“欣”“轩”。使用频率最高的20个名字由高到低依次为:“梓涵”“一诺”“浩宇”“欣怡”“浩然”“诗涵”“宇轩”“依诺”“子涵”“欣妍”“雨桐”“宇航”“梓萱”“宇泽”“可馨”“佳怡”“子萱”“梓豪”“子墨”“子轩”。
有网友评论说,这届父母不愧是被言情偶像剧熏陶长大的一批,都渴望孩子成为言情剧的男女主角,可以说极具时代风格。其实,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中国人的姓名就紧紧与时代贴合,充满了时代的印记。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名字更多地承担了“大事记”的功能,建国、建华、国强、志华扎堆。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98万人叫“建国”,其中有29万多名“建国”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前后。开国大典也显示出巨大的能量,全国陆续有40万人名字里带上了“国庆”。抗美援朝时期:抗美、援朝、卫华、保国成了出镜率最高的名字。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男孩名字中的“伟、凯、勇、杰、帅、晨、飞、宇、鑫”,女孩名字中的“娟、芳、丽、英、娜、雅、雪、倩、珊”都重复率极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约30万个“张伟”,29万个“王伟”,27万个“王芳”,26万个“李伟”和约25万个“李娜”。
贰
一首诗带出的起名“绝招”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明太祖,而他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为卑微的一个皇帝,做过乞丐。
在称帝之前,朱元璋的名字叫朱重八,因为出身贫寒,他们家世世代代都是以出生时的日期命名:朱元璋世祖名仲八,朱元璋的高祖叫朱百六,曾祖叫朱四九,祖父叫朱初一,父亲叫朱五四。
后来朱元璋当上了皇帝,朱重八这样的名字自然是不能再用了。据民间传说,明太祖根据自己抗元的经历,给自己起了一个新名字——朱元璋。璋是一种兵器,“元璋”的意思就是“诛杀元朝的武器”。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的父、兄及祖辈的名字全都改了。
改完了自己和长辈们的名字,朱元璋又开始钻研起自己子孙的名字了。据史料记载,朱元璋一生共有26子,除了朱杞和朱楠两子夭折,还有24子成年并有后代。因此,朱元璋为彰显皇家的高贵,也为了让自己的家族子孙便于寻祖认宗,特别制定了一套在现在看来极其独特也极其玄妙神奇的规则,并收录在了《皇明祖训》中。
首先,朱元璋规定自己儿子辈的名字均为一个字的,孙辈及其后代均取两个字的双名,第一个字为辈分字。朱元璋以五言诗的形式,分别赐给24个儿子每人20个字,作为他们后代取名的辈分用字。《皇明祖训》中记载,太子朱标的20个字为:“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而燕王朱棣的20个字为:“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名字中的最后一字可随意选择,但必须包含五行偏旁,且严格按照“木火土金水”的顺序,周而复始,次第循环。这是取古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相生之说,寓意大明王朝生机勃勃,江山永固,子孙后世繁衍生息,绵绵不绝。
所以,我们再来看朱元璋后代的名字就很清晰明了了,长子太子朱标的“标”就是木字偏旁,他的儿子建文帝朱允炆的“允”是他们家族五言诗的首字,“炆”带有火字偏旁;四子明成祖朱棣的棣也是木字,而朱棣儿子则叫朱高炽,就是后来的明仁宗。
值得一提的是,在朱元璋的子孙中,有一脉将这套规则一直沿用至今,那就是朱元璋第十八子朱楩。目前,朱元璋当初给朱楩定下的20个字已经用完,前些年,其后裔又提出了新的20个字:“身修宏治本、泽远尚儒宗、继绪钦临保、明伦笃友恭。”
叁
无意中造就中国版元素周期表
在距离明朝灭亡200多年后的1869年,当时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明了元素周期表。当时正是我国清朝洋务运动时期,以徐寿为主的一批科学家在看到元素周期表后决定将其引进国内。
但原本的元素周期表均为罗马文字,如何翻译成中国人能看懂、能理解的汉字呢?
徐寿等人想了一个办法,按照元素的质地不同来进行命名,如气体元素均带有气字偏旁,金属元素均带有金字偏旁。
但当时汉字常用字中并没有这么多带有气字或金字偏旁的字,于是徐寿在大胆创造了一批字的同时也时常翻阅古籍,希望能够找到合适命名的汉字。
一个偶然的机会,徐寿找到了一本朱元璋的家谱,几个人名让他眼前一亮:朱公锡、朱慎镭、朱同铌、朱安汞、朱在钠、朱均铁、朱成钴、朱成钯、朱恩钠、朱恩铜、朱恩铈、朱恩钾、朱帅锌、朱寘镧、朱帅钾、朱徵钋、朱效钛、朱效锂、朱诠铍、朱效钯,这不正是翻译所需要的字吗?
原来,朱元璋的子孙众多,按照之前制定的规则若干年后也发现了字不够用的问题,于是这些存在于《说文解字》《玉篇》《广韵》和《集韵》里面的生僻字都被拿来当做了名字。
而正是这一无奈之举,成全了数百年后的徐寿等人,完成了元素周期表的翻译工作。朱元璋也无意之间,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据《大河报》
新闻推荐
与归都市情感剧《都挺好》热播,让“原生家庭”一词再次跃入舆论场。近些年,“原生家庭论”特别火,《都挺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