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演员片酬破亿这是行业病态

济南日报 2016-11-11 00:00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临近年底,各家电视台和网站纷纷亮出2017年电视剧菜单。伴随着大剧频现,2017年电视剧的购剧价格一路飙升。在这场买剧大战中,演员片酬也在愈加突破人们的想象。2016年,国内影视演员片酬呈爆炸式增长,其中一线演员以单剧5000万元打包价起步,而电视剧演员片酬更是突破亿元大关。显然,这是一场烧钱的游戏,被资本驱逐,被市场裹挟;这更是一个充满病态的电视剧生态圈,有人受益,有人失意,有人在投机,有人想改变,却总是无奈。

片酬比房价还疯涨,制作方和电视台“抖擞”接盘有人戏言,如今能跟房价涨幅比拼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演员片酬。以2016年投入拍摄的“剧王”《如懿传》为例,仅周迅一人片酬就达9500万元,再加上霍建华,两位主演的片酬就达到了1.5亿元。

像周迅、霍建华这类一线明星所开出的价码,在电视剧行业内并非孤例。据业内公布的报价单,2016年电视剧演员片酬的最高报价要数吴亦凡的1.2亿元,周迅以9500万元紧随其后,而鹿晗9000万元、Angelababy(杨颖)8000万元、杨洋7000万元的片酬也毫不输阵。相对于2015年赵薇在《虎妈猫爸》中的4000万元、孙俪在《芈月传》中的6000万元,这些价格几乎是翻了番地上涨。

演员片酬疯涨,最崩溃的莫过于电视剧制作公司,因为这意味着电视剧的预算成本变高。在电视剧制作体系中,除去部分专为电视台、网站定制的电视剧能拿到先期预算资金,一般都是由制作公司先期垫付成本预算,在成片完成后才卖给播出平台。按照国内目前的预算比例构成惯例,制作预算至少要达到同等比例或者更高,才能保证剧作品质。如此一来,《如懿传》预算总额至少在3亿元以上。

除了制作公司,播出平台作为购片方,也深陷烦恼之中。制作预算增加,导致剧作身价提高,进而导致购剧价格猛涨。据了解,一线卫视2016年购剧资金规模基本维持在20亿元上下,以一线大剧价格售价超过3亿元、顶级制作售价超过5亿元来计算,一线卫视一年最多也只能购买三五部大剧。据了解,为了抢下一线大剧的独播或首播权,2016年江苏卫视投入15亿元用于购剧,浙江卫视的购剧预算达到20亿元,较此前翻了三倍。

广告主投钱不看剧先“看脸”,说到底就是一门生意“这么多年大家都在看着片酬涨,行业内部各种协会也都号召抵制高片酬,但片酬依然不降反涨,说到底是因为做剧的人并没有最终的决定权。”青春武侠剧《惊天岳雷》制片人钱晓鸿直言,在现有的电视剧购销体系中,制作方要考虑电视台的类型偏向,电视台则要迎合广告商的需求,“对广告商来说,他们看重的就是明星的号召力和可以直接转化成购买需求的可能,相对于制作水准和剧作品质,一部剧是否有大明星参演才是最关键的。”

这种潜在的商业逻辑最终层层倒逼,使得电视剧制作方需要考量市场的需求,并根据电视台的建议采用明星阵容。钱晓鸿所在的山东影视此前以农村题材剧和正剧著称,过去多年并不太注重使用明星,而更加强调演员演技和制作水准,这两年在业内有“良心制作”之称的正午阳光团队早年间就长期隶属于山影,钱晓鸿也曾与该团队有过多次合作。“完全不用明星,只采用实力派演员的做法,不是没有,但常常得不到市场的良性反馈。”钱晓鸿举例说,在靳东还没有大火前,正午阳光曾以其为主角拍摄了《到爱的距离》,剧作品质没有问题,但播出后并未引起太大反响。

“正午阳光这两年的爆款剧,不管是《琅琊榜》、《伪装者》,还是《欢乐颂》,都是以胡歌、刘涛等明星来带新人的方式,而非全部采用新人演员。”钱晓鸿说,这种做法满足了电视台和广告商的预期,保证剧作能够顺利卖出,“说到底,做剧卖剧是一门生意,而并非只是为了艺术。”

视频网站也入局,受众群就是愿意追明星从《甄嬛传》30万元一集的网络价格,到如今《如懿传》900万元一集的网络售价,视频网站堪称播出平台中的最大金

主。在年底各家视频网站的招

商会中,一线大剧的身影也处处闪现,仅一家就宣布将在明年网络独播或网台联播近20部一线大剧,包括剧王《如懿传》、孙俪新剧《那年花开月正圆》、鹿晗电视剧首秀《择天记》、杨幂新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以及《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盗墓笔记之云顶天宫》等。“在传统的电视剧购销体系中,如果说电视台形成一种约定来抵制高片酬,也许还是可行的。但是视频网站一入局,再高的片酬都有人接盘,就很难再有回落。”某地方卫视电视剧部门工作人员透露,这两年开出天价片酬的演员和明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网站推崇的“IP剧”模式(根据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这类‘IP剧’几乎都青睐年轻明星,虽然故事和制作都欠火候,但网络受众群就是愿意追明星。”

这些年轻明星虽常被冠以“面瘫演技”,但却被视频网站视作“流量担当”,只要有他们主演的电视剧,往往都能赢得超高点击量。正是在这种竞争中,有收视号召力的明星成为一种有限的吸睛资源,被追逐被“哄抢”,片酬自然不断上涨,制作费随之不断提升,购剧价格亦随之不断走高……如此,最终陷入一种难以破局的恶性循环。

不过,这场资本逐利的游戏很难说是稳赢不输,而更像是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以前我们买一线大剧,其实都是亏本做生意。”在日前的搜狐WORLD大会上,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直言,单靠烧钱买剧已经走不通了。搜狐视频这两年转而发展自制剧,《无心法师》、《法医秦明》、《匆匆那年》等剧不仅助推了新人演员的出现,而且收益良好,“自制好剧和良心出品才是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新闻推荐

悲催“抹布男”总会有春天

女报记者于倩抹布男,外文名Ragmen,指的是为了爱情全心全意付出,甚至帮助爱人成功,最后却被抛弃的男性。“抹布男”的外文名是Ragmen曾经有部电视剧叫《抹布女也有春天》,该剧讲述的是4S店的女汽修师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