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杨邦民:宜君太安镇的“第三宝”

铜川日报 2017-12-01 09:40 大字

杨邦民(右三)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技术培训

玉米、核桃被宜君县当地群众称为致富两宝,而宜君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高级农艺师、科技特派员杨邦民被宜君县太安镇群众称为“第三宝”。大家为啥这样称呼他,这得从他帮扶的太安镇焦坪村说起。

焦坪村以玉米为主导产业,玉米是该村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为了加快脱贫摘帽,杨邦民以旱作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为重点,围绕优质玉米种植和核桃产业发展为主,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推行机械化作业,动员农户农闲打工,以互联网+的形式,销售优质农产品,实现产业脱贫目标。

创新服务方式 对点开展帮扶工作

杨邦民以农业科技宣传培训为重点,依托宜君县旱作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在焦坪村建立地膜玉米高产示范基地,实施面积1000亩,涉及焦坪村4个组205户875口人,辐射带动100户440口人。

为了把党的富民政策宣传到户,杨邦民深入村组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上半年共组织农业技术培训6场次,培训82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820余份,为焦坪村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能推销的乡土技能人才,把示范基地创办成***的示范窗口,办成技术辐射带动的样板,办成广大农民学技术的基地。

为了把地膜玉米示范基地创建好,杨邦民积极推广地膜覆盖、优良品种、配方施肥、合理密植、机械化播种等集成技术,推广优质高产陕单609玉米品种2000亩,每亩密度5000株,全部实施机械化播种。亲自指导该村按照地膜玉米示范基地+贫困户+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运作,减轻农户劳动强度,统一按照技术模式田间管理,。

以村为单位,组织农业产业科技培训,解决农民科技意识淡薄,缺乏科技支撑的问题。指导村民发展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科技特派员+基地+贫困户+优势产业的发展模式,为建设“生态、富裕、和谐”宜君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积极发挥作用 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

杨邦民积极指导太安镇高庙村泽旭家庭农场,为该农场申报藜麦种植示范基地项目,鼓励其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结构调整。为哭泉镇马前尧村顺兴家庭农场提供技术指导,在该农场试验示范玉米新品种24个,示范适合机收品种10亩;指导棋盘镇马泉村200亩药用连翘栽培,成活率达到90%以上;创新了黄芩野生栽培技术和丹参与油葵立体套作模式,指导五里镇福迪农业有限公司种植黄芩、丹参520亩;在雷塬镇尹村天盈合作社指导大艾种植650亩,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依靠特色产业示范,让贫困户学到一技之长;在焦坪村培训电商营销技巧,拓宽农户增收渠道,让每户有一个懂技术的产业发展明白人,能独立操作产业技术,具有带动效应,为贫困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

制定帮扶计划 强化产业发展动力

杨邦民围绕焦坪村优质玉米、核桃两大产业,为该村制定科技特派员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技术培训,让每户至少有一个种植能手;让农户都参与实施旱作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实现统一良种、统一技术、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机械化收获,降低成本,提高收入。每月进村入户至少2次,现场技术指导;创新科技扶贫帮困模式,建立科技特派员+产业基地+贫困户+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推广七项集成技术;农闲时间每户至少有一人外出打工,每户产出的农产品以合作社为依托,逐步实现互联网+的销售形式,激发农户增收创业积极性。目前,该村地膜玉米长势良好,呈现出苗齐、苗壮的生长态势,为今年达到亩产800公斤的预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一个“宝”字,足见科技特派员杨邦民在当地人心中的分量。(本报记者 刘晓帆)

新闻推荐

市文化旅游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为榆树湾村建起“爱心超市”

本报讯(记者李斌)11月17日,铜川市文化旅游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积极实施旅游扶贫战略,为公司旅游扶贫帮扶村宜君县太安镇榆树湾村建起了“爱心超市”。“这个好,这为我们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看到村委会...

宜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