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蒸馍夹辣子 难忘的记忆 刘小元
漫画/张永文
有人间烟火的地方,必定有柴米油盐的生活。不管是把生活过得和诗一样,还是把日子过得和神仙一样,一日三餐谁都躲不过。说到热蒸馍夹辣子,至少在宜君、铜川以及陕西的大部分地区,不仅农村人爱吃,城里人也爱吃,不知道从何时吃起,总之一直吃到现在。
下午三点了,肚子有点饿,肚子咕咕叫唤,本想做个面条吃吃,可饥肠辘辘,实在是忍耐不住,还是简单做点饭,给肚子一个交代吧。把自己蒸的馍,放在电饭锅里热着,在自家菜园子摘了一把青辣子,拔了两根葱。把辣子切碎,葱切好,放上盐和调料,加上一点醋,一道辣子菜就算好了,这时候馍也热好了,从锅里取出来时还烫着手,但还是忍不住赶紧把辣子夹上,一口紧接着一口,一连吃了三个,这味道竟然让我又回到童年的记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也就是我童年的那段时光,农村正处在改革开放前后,老百姓生活还是比较艰苦,农村人吃的面粉是把自己种的麦子用毛驴拉磨磨成面粉。我们生产队有七头毛驴,20来户人家,毛驴也是轮流安排,总之让大家都有面吃。这个饲养员自然心中有数。
磨面这个活都是妇女干的。头一天晚上就要问生产队的饲养员,把毛驴安排好,第二天早上,男人把毛驴从饲养室牵到磨面的窑洞,给毛驴戴上眼罩,小孩子就在磨面的窑门口玩,女人给石磨子上把麦子放上,毛驴开始拉着磨子走,经过碾磨,破碎的麦粒落到石磨底子一个大圆盘上,女人把磨碎的麦粒放在一个面柜子里的筛面箩子里,前后推拉,不停地咣当,白花花的面粉落在面柜里,磨面窑里,毛驴的走步声,再就是女人箩面的咣当声,这咣当是把面粉留下,把麦子的初麸皮重新放在石磨上,继续磨面粉,这样的过程大概重复四五次。磨两斗麦子需要一大早上时间,这咣当是一家人温饱的盼望,是全家人的希望,也是农耕文化的历史,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机械化面粉机的代替退出历史舞台。
记得童年时根本没有什么大棚蔬菜,冬季也没有什么新鲜的青辣椒、黄瓜、茄子等,春季也没有,有的是秋季把萝卜切丝,蒸熟,晾晒干,做成梅干菜,在春季没有菜的季节,用温水浸泡一会,加一点新鲜的韭菜,放些切碎的红辣子角。
清明过后,种瓜种豆。农村的房前屋后,勤快的农人把地整好,那时没有地膜覆盖提升地温,而是直接种在园子里。风调雨顺了,六月就能吃到自家的蔬菜。有句话说“陕西人生得怪,油泼辣子上等菜”。陕西人的确爱吃辣子,辣子有开胃明目的作用。老百姓常说:“辣子夹馍下口快”,尤其热蒸馍夹辣子,本来能吃一个馍,可是一旦吃上了,那就离不开了,嘴里说不吃不吃了,可就是不由自主还想吃,直到把人吃得肚子鼓起来,不为别的,就是好这一口。
农村人习惯的一日三餐:早饭是米汤馍,中午是面条,晚饭也是米汤馍,而这三顿饭,顿顿都有辣子,辣子似乎是一道不可缺少的菜。说到这,最想说的是,在夏季,自家菜园子,摘些青辣子,砸碎,早饭也好晚饭也罢,热蒸馍夹辣子,男人爱吃,女人爱吃,老人孩子都爱吃。而且把人吃上了瘾,一顿饭不吃辣子都不行。
想要吃上热蒸馍夹辣子,还得要把馍蒸好,蒸一笼可口的馍需要好多工序,搅酵头、起面、发面(面有蜂窝状),揉面(俗话说面揉千把,白如雪花),扎馍、圆馍,特别是蒸花卷馍,要有油,辣椒面,食盐,调料。面起多了不要怕,再烙馍,一切工序好了就烧锅,一定要用大柴火把水烧开,然后搭馍,注意一定要大火,得要气上来,就是说柴火要烧旺。一锅好馍,需要45分钟到一个小时。说到这里,最美好的记忆就是这个时候,热蒸馍出锅,白胖白胖的蒸馍,夹上辣子,吃得大汗淋漓,辣得张大嘴巴,大口地吹气大口地吸气,却又欲罢不能,辣得有时让人跺脚,喝口凉水,依然一口又一口大口大口地吃热蒸馍夹辣子……这才叫爽!
我的母亲今年82岁了,一辈子爱劳动。有时爱给我说些东拉西扯无厘头的事,老人年龄大了,我还是认真地听,好多次说到她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偏桥上的完小,她的老师、班主任叫杨尚坤。母亲说杨老师身体壮实,个子不是很高,知识渊博文化高,和蔼可亲,虽然是老师,但在当时年龄和学生相仿,上课时是老师,下课时和学生打成一片。杨老师的学生后来几乎在各行各业工作都很出色。
母亲当年上学刻苦认真,学习好。后因回家照顾外公外婆,没有参加工作,一直在家务农,为了父母,母亲一辈子守候在娘家。后来杨老师从教育部门转到行政部门,在宜君工作期间,下乡多次来家看望我母亲、他的学生,多次提出安排母亲工作,母亲为了照顾父母还是没有去。
杨老师每次来到家里,把鞋一脱,坐到炕上,腿盘圆,笑呵呵说,“今天给老师把饭做好,记得就是砸个青辣子,吃热蒸馍夹辣子,这个我爱吃,这是咱们庄稼汉最好的饭。”后来杨老师去了耀县当了县长,当了县委书记。我不知道他如何勤政于耀县,只知道他在耀县人民心中是永远的丰碑。耀县人民的好县长,好书记。
随着改革开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伟大的祖国走向了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今天,我们寻找热馍夹辣子的味道,这是一种情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一种农耕文化中饮食习惯的记忆。热蒸馍夹辣子也是家的味道。(作者系宜君县人)
新闻推荐
“脱贫路上,绝不落下一户一人!”这是市委、市政府的庄严承诺,更是神圣使命。2017年是国家设立扶贫日的第四个年头,也是铜川市脱贫攻坚精准施策、系统提升的关键之年。铜川以问题整改为切入点,切实强化...
宜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宜君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