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脱贫攻坚铜川奏响最强音 ——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铜川日报 2017-10-17 08:30 大字

“脱贫路上,绝不落下一户一人!”这是市委、市政府的庄严承诺,更是神圣使命。2017年是国家设立扶贫日的第四个年头,也是铜川市脱贫攻坚精准施策、系统提升的关键之年。铜川以问题整改为切入点,切实强化底线思维,牢固树立问题导向,一次次会议,一次次协调部署,一串串骄人的数字,见证了铜川市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百姓的幸福民生。通过集中力量打好产业、就业、健康等攻坚战,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积极培树典型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推动了铜川市脱贫攻坚质量和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脱贫攻坚铜川奏响最强音

——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医护人员到贫困户家中义诊

翻开今年铜川市扶贫攻坚的成绩单,5000余套易地扶贫搬迁房和1000余户危房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带动4000名群众实现了转移就业,发放大病保险救助146.02万元、医疗救助资金1652.23万元,几百个扶贫项目也落地开花……处处能让贫困群众感受到生活的变化。

统筹规划 建立有效帮扶体系

耀州区(含新区)、印台区、宜君县3个区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繁重艰巨,为此市委、市政府坚持将此项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分层级召开专题推进会,研究部署,不断健全完善“1+3+N”政策体系即《关于打赢全市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的意见》《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措施清单》和市级有关部门36项《实施方案》,制定出台了48个政策文件和管理办法;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科学确定2018-2020年度减贫任务、滚动计划。市脱贫攻坚办与各区县和市级“十办两组”签订《铜川市2017年度减贫任务责任书》,夯实减贫任务和责任;各区县按照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条件和程序,落实了帮扶政策,细化了帮扶措施;各行业办(协调组)依据年度减贫任务和交叉考核要求,指导各区县逐户建立工作台账;各乡镇(街道)对标算账,逐户制定了脱贫计划和工作方案,将具体任务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建成了市、县两级“脱贫攻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按照能责匹配、精准结合、全面优化的原则,积极与省上对接沟通,统筹建立了国企、高校、医院三大帮扶体系。

“多元”扶贫 奏响脱贫攻坚最强音

“我种了5亩苹果,去年收了1万来斤,每斤卖两块钱,今年把苹果卖给奇威合作社,一斤多卖了三角钱,光这一项我就多收了3000多元。卖完苹果后,我又在合作社打工两个多月,工钱每天100元,两项加起来比去年多挣了1万多。”说到这,印台区印台街道办神武村贫困户刘军宏语调都高了起来。

在印台区,像刘军宏这样通过发展苹果产业致富的贫困户比比皆是。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印台区将苹果发展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力军,将全区苹果产业脱贫划分为经营主体带动脱贫、项目建设带动脱贫、技术示范带动脱贫三大板块。依托20家果业企业、合作社在全区范围开展企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工作,创造了以龙头企业主导的“晨光模式”等脱贫带动模式。通过区、镇、村三级推荐考核,任用“百优”果业技术员100名,为贫困果农上门技术服务,辐射带动周边果农脱贫致富,年均3万人次因此受益。

近年来,铜川市把发展产业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带作用,积极发展电商服务站、光伏发电扶贫等新兴产业,积极探索“党支部+集体经济+‘三变\’改革+贫困户”的扶贫路子。目前,全市5407名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3519人,全市488名生态护林员人均年收入达到7400元;1363户4436人落实退耕还林补助资金人均1698元。围绕40个集中安置点和2017年537户1724人的刚性搬迁入住任务,同步落实就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5000余套易地扶贫搬迁和1000余户危房改造项目开工建设。为因病致贫的8532名贫困户建立了台账,落实贫困人口住院补助3018万元、大病保险救助146.02万元,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652.23万元;医疗机构开通“绿色通道”,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全覆盖”。对于贫困学生,铜川市制定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建档立卡学生精准资助、职业教育***“三个方案”,出台“三个台账一个办法”,建立控辍保学工作“五项机制”,落实“三包”工作制度,对201名贫困家庭大学新生进行资助,完善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从学前一年到大学全程精准资助政策。为进一步落实社保兜底政策,铜川市向12553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保障金1851万元、下拨1410人农村五保供养金786.68万元、实施医疗救助3026人次。

为培育脱贫内生动力,铜川市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耀州区道东村开展“八星励志促脱贫”活动,鼓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9月14日晚,央视新闻联播对这一做法进行了报道;宜君县充分利用“爱心超市”,建立县、村、户联帮攻坚机制,被陕西省培育脱贫内生动力工作导引引用。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使铜川市的优质苹果、大樱桃、核桃等农产品不仅走出了铜川,也卖出了好价钱。近年来,铜川市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在全市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站199个,实现对208个贫困村全覆盖。耀州区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王益区被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确定为“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区县”;宜君县正在争取申报“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

加大投入 增强扶贫开发力度

“贫”在产业,“困”在发展,“难”在资金。4月份以来,针对脱贫攻坚中省反馈意见和自查问题,铜川市在全省率先制定《铜川市加快财政扶贫资金支出进度实施办法》,开通脱贫攻坚资金拨付“绿色通道”,确保5个工作日内资金拨付到位。成立市***小额信贷工作推进小组和市金融扶贫工作推进小组,制定印发了《铜川市促进扶贫小额信贷投放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小额信贷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指导区县全部规范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投放2845笔1.24亿元,共拨付中省市扶贫专项资金22593万元。7月17日,省委《改革工作动态》(第17期)推广了宜君县“金融服务创新+金融知识扫盲+便捷基础设施”的农村普惠金融综合发展模式,宜君县普惠金融政策真正帮助小微企业和老百姓解决问题,让更多的贫困户和扶贫企业成为普惠金融政策的受益者。

五大举措 挖掘脱贫攻坚新潜能

自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常态化以来,铜川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对6月份以来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的问题、中央整改巡查反馈的问题、九三学社民主监督反馈的问题逐项梳理,逐项制定措施、落实责任、明确时限,全面整改提升。一是力求精准,扎实开展扶贫对象精准核实和数据清洗工作。在全省率先开展扶贫对象数据信息比对工作,全市剔除不符合条件903户2483人,新纳入返贫人口60户188人,新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29户1349人。二是严格管理。制定印发了《铜川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市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逐区县进行检查,着力解决资金拨付慢、结转结余率高、违规使用等问题。三是扎实帮扶。夯实包村单位责任,将帮扶村的精准脱贫措施落实、扶贫工作质量成效、群众满意度和脱贫退出计划完成情况与帮扶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相挂钩。加强驻村扶贫干部管理,整合帮扶力量,扶贫“四支队伍”由乡镇(街道)统一管理、选配队长,并成立临时党组织,形成攻坚工作队,建立与贫困户常见面、常联系的工作机制。四是落实政策。从“加强宣传明政策、优化流程简手续、全员参保提高报销比例”三方面入手,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健康扶贫政策知晓率低、报销程序复杂、医疗负担重的问题,同步解决“过度医疗”、服务质量不高、重治疗轻预防问题。五是强化作风。从抓教育入手,引导干部把上级督导巡查、考核评估作为改进提升工作的机会,对客观反映实绩的通报表扬,对投机取巧、形式主义的严肃处理,让干部把工作干在实处、把功夫下在平时、把精力放在日常。

科学谋划 靶向施策多管齐下助力脱贫

市委书记郭大为强调,“要紧紧抓住精准关键,把严、准、实贯穿到脱贫攻坚全过程。”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脱贫攻坚量大面宽、任务繁重,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克服扶贫领域内的形式主义问题和喘口气、歇歇脚的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将扶贫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深入挖掘脱贫攻坚经验典型,严格按照脱贫攻坚任务和“三项机制”要求,实施严格的考核评估,狠抓督查问责。坚持明察暗访常态化,狠抓一批屡督不改的典型,确保每一个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都能及时发现、得到解决。

集中力量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多措并举,突出重点。产业扶贫立足三产融合,推进扶贫产业聚集提升;加快“三变”改革,推进稳定脱贫共同富裕;政农企社联动,推进利益联结紧密行动;落实扶技扶志,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强化特色绿色,推进品牌发展营销增值。就业扶贫准确把握岗位特点,推动就业扶贫举措落地;聚焦破解就业扶贫难题,创新完善就业扶贫政策。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聚焦“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确保应搬尽搬;加大危房改造力度,探索更加符合实际的搬迁安置方式;做好规划和项目的对接落实,加快基础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教育扶贫落实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确保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接受义务教育不漏一人;开展建档立卡家庭成员人人技能培训,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能力。健康扶贫健全长效机制,减少因病致贫存量;开展“八大行动”,控制因病致贫增量;健全帮扶体系,实施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服务、重病兜底保障“三个一批”健康扶贫行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生态扶贫抓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林业产业,认真落实生态护林员政策,全力抓好中省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兑付,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社保兜底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推进残疾人生活权益保障,进一步推进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扎实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在资金投入、项目安排、产业布局等方面予以倾斜,常态化做好技术支持、业务指导,帮助深度贫困村加快脱贫步伐。

脱贫,希望所在;攻坚,力量所在;奔康,目标所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要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把最强的人力、最大的财力集结到脱贫攻坚一线,坚决打赢这场硬仗,确保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与全省人民一起迈入全面小康。(本报记者 刘西艳 朱敏)

新闻推荐

全市“学习党规党纪 自觉作好表率”学习教育知识竞赛举办 相红霞等出席

本报讯(记者赵盼)10月10日,由市委“学习党规党纪自觉作好表率”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全市“学习党规党纪自觉作好表率”学习教育知识竞赛决赛在市图书馆报告大厅举办。市委副书...

宜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君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