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高国红:脱贫路上的“好支书”

商洛日报 2017-06-27 08:05 大字

在宜君县尧生镇岭里村,提起该村的支书高国红带领贫困户发展种植花椒、核桃、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生猪养殖场等产业,群众们都竖起了大拇指,说他是脱贫路上的“好支书”。

自全市开展***、精准脱贫工作以来,高国红就深知32户98名群众的致富和18户贫困户46口贫困人口的脱贫责任落在了肩上,自己是全村人脱贫致富的“领头羊”,他要为大家闯出新的脱贫路。为此,他时刻不忘群众的信任和期盼,投入到脱贫攻坚的战役中去,使昔日破烂、落后、贫困的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2016年底退出贫困村,18户46人脱贫的大目标,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认可和称赞。

岭里村,地处雁门山腰洛河西岸贫困带,为偏僻的丘陵沟壑区,距雷塬街道办15公里,距县城60公里。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前岭、后岭、木瓜滩),有贫困户18户46人,贫困发生率47%。耕地面积1065亩,主导产业为玉米,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缓慢。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2450元。为了改变这一落后面貌,尽快甩掉贫困村的帽子,使群众脱贫致富,2016年,高国红积极争取和实施了通村水泥路建设项目,为村上修筑了宽4.5米、长5.7公里的高质量的水泥路,2017年,又新建通组(前岭)水泥路2.15公里,砂石生产路4.5公里,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销售农产品难问题。

他积极与县水务局等单位沟通衔接,争取并实施了饮水工程项目,从沟里引水,建蓄水池1个、净化池1个,铺设安装供水管网1950米,使全村家家户户都吃上了卫生、方便的自来水。改造提升农电,对原来的220伏的低压线路改造提升为380伏动力线,解决了群众生产加工用电难题。他积极争取移民搬迁项目,耐心细致地做群众的宣传动员和思想工作。客服了重重困难,在木瓜滩组实施了岭里村移民搬迁安置点交钥匙工程,建成了设计新颖、别具一格、宽敞明亮的单元式安置房12套,给每户配套了电视、沙发、茶几等电器家具,使12户贫困户彻底告别了“穷窝”,喜迁新居,住上了做梦也没想到的新房子。另外还帮助1户非贫困户也盖了新房,搬了新居。新建成了3间60平方米的村卫生室,配齐了医疗设备和药品,配备了村医。建成了300平方米的村文化广场和健身器材,制作大型宣传牌5块。硬化村及组巷道400米,安装路灯15盏,配备有2名村保洁员,2名护林员,使岭里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大力发展主导产业,打牢脱贫致富基础。他坚持“稳粮、优果、兴牧”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村民和贫困户发展苹果、核桃、花椒、畜牧主导产业,使全村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亩以上,两年来累计发展核桃500亩、苹果210亩、花椒300亩、养猪70余头、养羊50余只,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5100元。并注册组建了宜岭养殖专业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建成了合作社养殖场,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和“六统一”模式,当年共增收16.5万元。同时还注册了互助资金协会,帮助贫困户依靠发展产业脱贫。

重视班子建设,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一等班子。高国红是个直性子,他常说:“不干则已,干就干好”,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做的。他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认真履行党建、党风廉政、精神文明、信访、综治维稳、安全生产等工作的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团结和带领班子每项政策、工作都能严格按要求执行,不走调不走样,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在年度考核中,岭里村村委会班子被镇上评为一等班子。

现如今,岭里村在高国红的带领下,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村民们都说,“跟着高书记走,没问题!”(本报记者 冯洁 通讯员 周培生 王建华 )

新闻推荐

你是我的眼

那一年,身为班主任的父亲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师生改河的劳动中身先士卒,由于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右眼突发视网膜脱落。后手术失败,右眼失明,左眼视力也骤然下降。那一年,父亲三十九岁,我四岁。记忆中刚...

宜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君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