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陕西金融改革发展的五年成绩单

陕西日报 2017-05-07 08:10 大字

  金融市场功能持续强化 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突破2万亿。“十二五”期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十一五”期间的2.5倍,年均增长20.4%。融资结构不断优化。五年来全省直接融资增量累计约2800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14.0%,较“十一五”末上升8.5个百分点。

  信贷投放五年翻一番,精准发力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十二五”期间陕西省贷款余额翻了一番,达到2.39万亿,年均增长15.1%。信贷投放更加突出对重点行业和“三农”领域、小微企业、保障房建设等经济薄弱环节和民生工程的支持。五年来,全省信贷投放量排名前5位的行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信贷投放的67.6%。全省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年均分别增长22.6%、23.7%、70.5%。信贷投放区域更趋均衡,经济相对落后的陕南地区和能源化工工业发展较快的陕北地区各项贷款占比有所提高,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融资工具多项“零突破”,金融市场高速发展。2012年至2016年,陕西省企业发行了全国首只内嵌转股权非公开定向可转票据、西北首只超短期融资券、陕西省首只保障房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陕西省首只永续票据。企业融资手段更加灵活。2016年,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量接近2011年的5倍。共新增发行企业44家,不但涵盖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支柱产业,还包括文化传媒、新材料、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债券市场、货币市场高速发展。同业拆借市场成交量年均增长93%。金融机构债券回购成交额年均增长86%。

  金融机构类型不断丰富 金融组织体系多元化发展

  金融组织体系日益壮大。截至2016年12月,陕西省共有:银行金融机构179家,各级机构及营业网点7178家;信托公司3家;财务公司6家(其中法人财务公司3家);法人证券公司3家;法人期货公司3家;法人保险公司1家,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44家,各级分支机构2824家。

  新型金融组织建设取得突破。2012年至2016年西北首家消费金融公司——陕西长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陕西首家汽车金融公司——比亚迪汽车金融公司、陕西首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先后开业。陕西金融信息科技公司和农村金融服务公司筹建工作启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建步伐继续加快。2016年陕西省新增村镇银行11家,全面覆盖省内10个地市。区域金融集聚效应不断增强,金融组织体系更加多元。

  金融机构加快转型升级 金融改革全面深化

  大型商业银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改革政策扎实推进。省内国有银行积极落实改革政策,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不断改进激励机制导向,积极加快转型发展,逐步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和风险防控水平,进一步释放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初见成效,省内84家县域事业部资产总额1700余亿元,占全省农行总资产近半,涉农贷款余额近400亿,支持“三农”力度持续加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国家战略实施和重点工程建设,通过专项基金、银政合作、银企合作等多种方式有力支撑经济结构性改革。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转型成效显著。省内2家法人城市商业银行加速发展,西安银行于2016年12月末正式进入主板上市排队序列,长安银行积极发展特色业务,服务领域向小微企业、县域和农村延伸,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制深入推进,截至2016年末,共有农商行48家,全省改制机构近半。秦农银行兼并重组阎良区、临潼区等信用联社工作完成后,其规模将跻身全国农商行前十位。

   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存款保险制度“落地生根”,筑牢区域金融安全网。2015年我国正式建立并实施存款保险制度。两年来,人行西安分行不断推进存款保险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通过风险评级、差别费率制度、现场核查等多种手段的结合,发挥“早期纠正”功能,督促金融机构审慎经营。目前全省吸收存款的银行金融机构已全部办理投保手续并顺利缴纳4次保费,对金融机构的正向激励、反向约束机制初步建立,金融体系运行更加稳健。

  支付系统“全覆盖”,电子支付客户数破亿。2015年4月,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系统在陕西省所有银行机构顺利上线运行。2016年1月,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实现全覆盖,有效满足了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居家”、“实时”支付需求。银行卡普及应用水平大幅提高,成为陕西省个人使用最广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工具因其便利快捷逐渐被社会公众认可并日益普及,截至2016年底,全省电子支付客户数约1.08亿户。

  征信系统“从无到有”,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16年底,征信系统收录陕西省22.7万户企业和2297万自然人的信息;全省164家机构已接入系统。2016年月均查询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4万和54万余人次。累计为近200万人次提供查询服务。据估算,各机构依托征信系统拒绝高风险贷款125亿元。创新推进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弱势群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解决。依托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子系统累计为7.69万户尚未与商业银行发生信贷关系的小微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有14354户获得4080亿元银行贷款。组织农村金融机构为617.9万个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

  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为企业融资排忧解难。人行西安分行组织建设了基于互联网的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全省累计注册用户3689家,上传应收账款1725笔,促成融资交易1502笔,融资金额1061.6亿元,其中80%以上是中小微企业达成的交易。注册资金提供方1168家,涵盖商业银行、财务公司等机构,覆盖全省11个市(区),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众多不同风险偏好的资金提供方,且促成的融资业务中实际平均成本低于6.47%,融资成本大幅降低。

  金融法治宣传深入人心,消费者权益再添有力屏障。仅2016年,人行西安分行联合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等运用微信、微电影、动漫和“互联网+金融法治宣传”新模式,开展金融法治宣传活动2000余次,惠及群众197万余人。深入开展监督检查,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了个人金融信息安全专项检查。改善金融消费者投诉受理与处理工作,不断推进金融消费纠纷“第三方解决机制”试点,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金融创新力度加大 金融发展的“陕西特色”日益显现

  铜川市宜君县成立全国首个县级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2015年,人行西安分行立足陕西经济金融实际,着力推动普惠金融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为探索构建更具包容性的金融服务体系,主动在铜川市宜君县设立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围绕“创新金融产品、普及金融教育、完善基础设施”三大主题,发挥人民银行、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三方共建”的工作合力,探索实施“金融服务创新工程、金融知识扫盲工程、便捷支付应用工程”三大工程,不断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包容性,为中西部广大欠发达地区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

  积极推动陕西创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为进一步破解制约文化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的瓶颈,推动文化金融发展繁荣,基于陕西文化资源丰富、社会资本充裕、金融资本参与积极的区域发展态势,人行西安分行受省政府委托代拟《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改革创新总体方案》,大力推动申报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目前,该方案正在国务院研究办理中。

  全力助推陕西自贸区建设。受省政府委托,人行西安分行牵头搭建了由“一行三局”、自贸办、省金融办组成的自贸区金融领域专项政策协调联系机制,统筹组织落实自贸区金融改革政策研究及实施等各项工作。积极与人民银行总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对接沟通,主动赴广东自贸区考察学习,与当地人民银行、自贸区管委会、部分金融机构和区内企业进行座谈交流,充分了解西安高新区、国际港务区和西咸新区能源金融贸易区等重点片区需求,立足服务实体经济,提高金融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探索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举措,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充分发挥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效能。

新闻推荐

铜川供电公司致力山区扶贫工作

  本报讯(通讯员杨鹏井丽君)“五一”前夕,在宜君县哭泉镇中心小学举行的“国家电网”爱心捐赠仪式上,铜川供电公司党委为该小学和镇卫生院捐赠了爱心助学和医疗卫生事业公益资金,帮助山...

宜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君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