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十年磨砺为慈善 ——记宜君县慈善“掌门人”杨尚青

商洛日报 2017-04-14 10:01 大字
  宜君县慈善协会10年来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与各级领导的肯定。说起这些,不得不说到宜君县慈善公益事业的“掌门人”———县慈善协会会长杨尚青。2017年,杨尚青荣获陕西省“慈善突出贡献奖”。

  2007年10月,杨尚青从宜君县政协主席的岗位上退下来。他对退休后干什么?心里早就有了三个决定,一是不干挣钱的“忙”事,二是不干享福的“闲”事,三是要干点扶贫济困的善事。于是,他二话没说就挑起了这个全国贫困县的首任慈善协会会长的担子。

  杨尚青深知,慈善协会的主旨是聚善施善,救人苦难。这需要很大的爱心和很旺的人气。为此,协会成立之初,他就聘请时任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担任协会特邀顾问,吸纳33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和15名爱心人士为理事。他带着县委书记、县长联名的《致厂矿企业负责同志的一封信》,以及县委、县政府办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慈善事业发展的通知》,到乡镇和企事业单位争取他们的支持。2个月的时间,宜君县慈善协会不仅撑开了门面,还募集到善款57.114万元,当年就对5所贫困小学,上百名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实施了救助。

  一石激起千重浪,在宜君县慈善协会的带动和影响下,社区、乡镇的慈善工作站全面建立。178个村落实了慈善联络员,并在全市率先组建起农业科技、医疗卫生、团员青年、慈善宣传5个志愿者服务队。

  慈善的路子怎么走,怎样才能上为政府排忧,下为百姓解难?这是杨尚青经常思考的问题。为了慈善事业的发展,杨尚青常常废寝忘食地工作,从资金的筹措到项目的实施,从慈善文化的传播到队伍建设,从网络的健全到慈善业务的拓展,他都十分投入。虽然已步入古稀之年,但杨尚青依然保持着年轻时旺盛的工作热情,依然保持着一颗火热的心,投身慈善事业。

  杨尚青常说,要根据县情,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新路子,不断探索创新,要有所创造,才能有所前进。他不仅破解了筹资难,创新了各项业务工作,而且凭借自己丰富的阅历,非常注重从工作实践中,从思想方法上对慈善工作及时进行总结、提炼,形成了一系列工作经验,用以指导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多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宜君县慈善协会累计收到各界人士捐款237.133万元。他们先后在春节慰问困难群众10110人,“六一”慰问少年儿童、中小学生5355人;重阳节慰问贫困、孤寡老人15511人,资助贫困大学生、高中生123人,一系列雪中送炭的活动把组织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他们身边。同时,还实施了“仁欣健康工程”和“微笑列车”等医疗项目,介绍了19名先心病患者和7名唇腭裂患者到指定医院诊疗;建起“爱心书屋”4个,“永旺教学楼”1幢,修慈安桥7座,实施筑巢项目5个。另外,在他的带动下,宜君县的志愿者服务队由5支增加到31支,志愿者人数从350人增加1759人,每年服务工时约74000小时。

  杨尚青对贫困患者的慈爱之心,感人的善事不胜枚举,从被资助的大学生刘宽到被火烧伤的迷家河村儿童……他们的不幸遭遇无不使杨尚青牵挂,总是出手相救。

  “杨会长任职10年两届,开创了宜君慈善事业的新局面。现在虽然岁数大了,但他爱心依旧,工作劲头不减当年。他说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为下一届理事会交好班。”市慈善暨扶贫协会常务副会长王英高度评价道。一位党的忠诚卫士在执着地履行着当年党旗下的庄严誓词,在不断地散发人生的余热,向宜君人民奉献赤子之心。杨尚青老人向我们诠释了一名老共产党员、老干部的坚持,他通过公益事业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密切党与群众的关系,在共同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发挥着余热。(本报记者 刘西艳 通讯员 周培生)

新闻推荐

宜君:医疗***为贫困户健康兜底

  医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也是宜君县实现如期脱贫的关键所在。宜君县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因病致贫人口占比大的实际,将医疗***作为脱贫攻坚战役的“歼灭战”来部署,在扎...

宜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