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文化扶贫演绎乡村精彩蝶变

商洛日报 2017-04-05 10:06 大字
  一个个农家书屋,让贫困群众闻着书香学知识、谋划脱贫致富路;一间间电子阅览室,让贫困群众通过网络看世界、学习致富新技能;一个个健身广场,让贫困群众健壮了身体、心里乐开了花;一支支文艺队伍,让贫困群众发展才艺、技有所长……如今,走进商洛市各村镇,文化扶贫给群众带来的变化令人耳目一新。

  近年来,商洛市紧抓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机遇,以文化***为抓手,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全市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能,走出了一条文化引领群众、文化服务群众、文化助力群众脱贫的新路子。

  “筑阵地”,打通文化扶贫关节点

  “村子合并以后,我家离村上的活动中心太远了,不管啥活动以前都懒得去,现在好了,在文化服务分点上也啥都有了,方便多了!”宜君县彭镇湫沟村村民王焕芳说。

  宜君县在“撤乡并镇、撤小村并大村”的改革过程中,因地制宜,转变思路,坚持“撤乡留站、并村留室,设立文化服务分点”,有效整合现有资源,保留发挥综合功能。

  结合全域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在贫困村文化阵地建设上,商洛市紧扣“统筹”与“整合”两个关键,分类改造贫困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投资驱动上,上下联动,部门包联,多头筹措。全市共设立了5个精准文化惠民服务试点,除了湫沟村,五里镇东定龙村、榆舍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X”文化服务样板效应已经初显,辐射带动了全市其它地方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2016年,全市改造提升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39个,达标率为50.7%,超出全省达标率30.7%。

  “送文化”,营造文化扶智好氛围

  “政府好,家里的旧电视都坏了两年了,今年竟然免费看上了新电视,还能看那么多节目,心里当然高兴了!”家住耀州区关庄镇的邓恩彦喜滋滋地说。

  耀州区在脱贫攻坚中,加大对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投入。自2016年以来,为各村累计配套图书27万册,光盘2万余张,电脑、电视、VCD等设备50多台,锣鼓、服装等文艺团队器材设施3.6万件。市文广局作为耀州区柏树塬村的帮扶单位,今年拨付资金3万元助力村文化舞台建设,还为村上贫困户送上了15套价值6000元的广播电视户户通设备。

  除此之外,按照精准文化扶贫要求,结合在贫困村开展的农业、科技、信息技术应用等培训,市县两级文化部门定期选派专业文化人才、文化工作者及文化志愿者深入贫困村,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文化服务和帮扶。耀州区、印台区大力开展流动图书、电影、秦腔大赛、书画展览及文化大讲堂、文化志愿者走基层活动,“超市式”供应、“菜单式”服务受到群众交口称赞。

  “扶产业”,引领文化民生好路子

  王改银,宜君县民间剪纸艺人,近日,入选陕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从一个家庭主妇成为宜君农民画、剪纸艺术的领军人物。

  “王老师现在是县文化馆聘请的农民画、剪纸培训老师,除了培训,她还负责文化馆非遗传习所的相关业务指导。”宜君县文化馆馆长张雯说,“我们近年来坚持定期到贫困村举办农民画、剪纸、面花等民艺培训,影响和吸引了一大批参与创作的爱好者,不仅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也打通了群众思想认识上的‘最后一公里\’,很多人已经将爱好发展成了事业。”

  近年来,宜君县积极支持民间文化艺术品的创作培训、产业开发和销售保护工作。2016年累计举办农民画、剪纸、泥塑等各类民间艺术培训班30余次,受众近千人。宜君县金剪刀文化产业公司、欣盛民间艺术作品开发有限公司、宜君民间艺术家协会等一批社会力量的兴起,已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产品远销国内外。

  放眼全市,剪纸艺人田亚莉、杨秀勤、泥塑传承人杨小平、刺绣传承人崔萌……在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带头人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民间艺术的创作和传承中来。目前,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到30家,民间艺术协会组织、文化产业公司等社会组织近500家,全市近六千余人从事民间艺术品的创作生产,受惠脱贫群众达到近两千人,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引领农民致富、推进文化民生建设的好路子。(通讯员 杨倩 )

新闻推荐

双胞男孩诞生记 通讯员 吴民海

  3月23日上午,在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上演”了一场特殊的剖宫产手术,一名智力残疾的产妇在实施全麻下剖宫产手术,成功产下可爱的双胞胎男婴。  25岁的产妇来自宜君县...

宜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君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