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铜川市林业战线,有许多一线的普通护林员,他们终日与青山为伴,守望山林,战斗在护林第一线。他们没有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骄人业绩,却默默坚守在大山深

铜川日报 2017-03-10 08:15 大字
王亚峰:10年植树10万株

黄新平:守候焦坪林场的安康

陈绪山:大山里的坚守

   本报记者 原玉红 吴洋凯 见习记者 张梦焕 

  

  王亚峰:10年植树10万株

  天气渐暖,一到五月,漫山遍野的洋槐花开满文王山,白茫茫一片,远远望去像是天空坠下的一片云朵,清香四溢的槐花香伴着小风在丛林间、小路间穿梭,酿蜜的蜂农支起帐篷在蜂箱旁忙碌着。每到这个季节,王亚峰都会站在文王山高高的山头向下望,看着这一片他花费了10年时间栽植的槐树林,内心无比自豪。

  今年38岁的王亚峰是耀州区石柱镇京兆村村民,初中毕业就创业跑班车、搞运输,一干就是好多年。2008年我国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始流转林场,京兆村背靠文王山,山林资源丰富,作为地地道道的农民,王亚峰深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道理,如果文王山被栽满树不仅会成为村里的天然氧吧,同时也会成为他的聚宝盆。

  2008年,王亚峰和三五个好友作为发起人,合伙借钱、贷款先后流转承包了3000亩的林场,其中有1000亩是荒坡。林场成了自己的了,可山上的树并没有多少,思来想去,王亚峰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栽树。此后,他便开始了漫长的栽树活动,每到春季他就带着合伙人肩抗手提,拿着镢头、铁锹和树苗上山了。“荒坡上全是石头,土层薄,我们也是争取栽一片成活一片。”为了增加树苗的成活率,王亚峰利用河道、滩地自行培育符合当地土质和气候的树苗,组织当村熟悉地形和土壤分布的村民组成护林队,根据背阴、背阳和土层薄厚栽植刺槐和刺柏,每年栽植1万余株,10年来栽植了10万余株树。按照王亚峰的计划,到2020年左右1000多亩的荒坡将会全部被绿色覆盖。

  除了整片整片的栽植荒坡,王亚峰还栽植林区里被烧毁、偷盗的空地,补栽没有成活的树苗。栽树10年,管护10年,防火10年,他用脚一遍一遍的丈量着3000亩的林地,心里却乐得自在“山就是咱的希望,我把林子当做庄稼和果树来管。”

  江山易打不易守,种树容易管理难。2008年冬季,偷木伐木猖獗。王亚峰为了打击偷盗者,晚上凌晨后和合伙人蹲守在山林巡查,有一次把贼追的连鞋子都跑丢了。连续三四年冬季,王亚峰晚上都没有睡过安稳觉。管理林子,除了严防偷盗,还得严防火灾。春季由于天干地燥,村民焚烧秸秆整理土地和上坟祭祖时最容易发生火灾。2012年春季时,文王山发生了火灾,烧了三五十亩的荒坡,栽植不久的树苗全部被烧毁,这可心疼坏了王亚峰,“树就跟自己的娃一样,自己栽,自己护理,看着心疼啊。”

  2014年,为了扩大收益,王亚峰和王中锋、王巨仓三人一拍即合,合伙成立了“众森林业专业合作社”一起植树种树,目前合作社已有五六十户村民加入,共同管理林地。由于王亚峰的植树队技术高,树苗成活率高,名声在外,已相继给西古村栽植大树200亩,给柳林林场栽植100亩。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今文王山的植被覆盖率已达到90%,过去牛羊一跑满山土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放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 

  

  黄新平:守候焦坪林场的安康

  一辆摩托、一把镰刀、一双磨起老茧的脚板,就是这样,黄新平在焦坪林场的大山里行走了26年,严寒到酷暑,花开到花落,他灭过火、守过夜、抓过贼、栽过树……为了那沉甸甸的两个字“责任”,在深山丛林中穷尽了青春年华。

  如果说焦坪林场是渭北平原“白菜心”式的重点林区,那黄新平就是这个白菜心的守护者。

  1991年19岁的黄新平带着青春年少的稚气来到印台区焦坪林场,从那时起他就把工作当做自己的本职,把巡山护林当做自己的使命。焦坪林场是铜川的重点林区,与宜君县哭泉林场、太安林场,耀州区柳林林场,旬邑县马兰林场,黄陵县建庄林场接壤,是渭北高原上的天然氧吧。焦坪林场为天然次生油松林,总面积6.7万亩,林木质量好,管护难度大。

  春节前后是森林管护的特殊时期,天干地燥,易发生火灾。焦坪“十八公里”处因坟场所在,过节上坟、祭祀的人较多,点火时一不小心很容易发生火灾。因为工作的特殊性,黄新平几乎从未休过春节假期,在别人合家团聚的时候,他便骑着摩托车上山了,路遇上坟的人就叮嘱几句,一定要把火熄灭后再撤离。

  2014年大年三十下午3点多,焦坪南阳坡的油松林突然发生了火灾,火情就是命令,得到消息后,黄新平立刻带领了七八个同事带着风力灭火机、防火水枪、铁锹,迅速奔赴火灾现场。因为油松的缘故,大火很快就绵延开来,焰头不断往上蹿,黄新平立刻打开灭火水枪灭火,流出的水浸湿了他的衣服,不一会就变成了冰服,让人瑟瑟发抖。26年来,黄新平前前后后灭火上百余次,操碎了心。“如果一天没有接到电话,我都觉得很享受,那证明林子平安无事。”他说道。

  由于气温的上升和空气湿度的增加,每年6月份,森林病虫害进入高发期,为了防止红脂大小蠹虫害的蔓延,黄新平带领管护站职工对油松进行逐株拉网式排查和防治。每天9点出门,下午2点回来,高温炎热、蚊虫叮咬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2016年,黄新平在查防病虫害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用漆树做标记,无意中接触到皮肤致使过敏,全身红肿,都是斑疹。可是病虫害查防工作紧,黄新平来不及休息治疗,买了过敏药后又继续查防投入到新一轮的工作中。“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要说林子有事,我心里就着急了,这算是对林业的一种朴素的感情吧。”记者说起他的敬业,黄新平不好意思地笑笑说。

  自古忠孝难两全,黄新平也没能破解这个难题。“我顾了工作,就没法顾家里,确实对妻子、儿子和母亲有亏欠。”焦坪林场处于山区,交通不便、通讯不畅,黄新平一个月最多才能回两次家,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家务活和孩子的教育全部由妻子负责,老母亲瘫痪后,妻子又服侍左右。回想起这些,黄新平的眼角湿润了,他打心底里感激这位在背后默默付出,从不埋怨的妻子高灵珍。

  黄新平说不出什么丰功伟绩,也道不出什么轰轰烈烈,他说他只是个农村娃,从事着一份平凡的职业,只不过从小在山里长大,喜欢大自然,喜欢森林。他觉得自己很普通,普通的只不过执着于这片他看守了26年的林子,早已习惯了它的陪伴,不愿放手。这或许就是人常说的“爱的深沉”吧! 

  

  陈绪山:大山里的坚守

  他是农民的儿子,深爱着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为了一份执着的信念,他半辈子都坚守在大山深处,用勤劳的双手将荒山变成绿洲。山绿了,他老了,却依然坚守在此,他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只要我活着,就要把树种到底。”

  今年52岁的陈绪山,家住小丘镇焦子河村,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并在村上当会计,1998年担任村主任。“村里祖祖辈辈靠种粮为生,投入的多,产出的少,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外出打工,一月能挣几千元,比在家种十亩地的收入还多,面对现状,我也有思想动摇的想法,但我想我是村上带头人,又是党员,在这种情况下要坚定信念,带领村民改变现状。”在陈绪山担任村主任的第二年,国家号召退耕还林,保持水土流失的政策出台,他让村民把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下来栽树,并享受国家政策,每亩每年补助160元。就这样的好政策村民却认为栽树见效时间长,不如种粮把稳。于是,陈绪山率先将自己的20亩土地全部栽成核桃树,以身作则,积极地给村民做工作,全村发展果树562亩。可村民们原是抱着套国家补助的态度栽树,管理上不积极,又树间套种粮食,果树的生长缓慢,难见成效。陈绪山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将自己所栽的核桃树进行科学管理,他积极参加林业部门的各项培训,自己也买些果园管理方面的专业书籍自学,边看书边实线。后来,他又在所承包的土地上逐年栽植,发展到80亩核桃园,其中50亩已挂果有三年,并建成了标准的示范园。过去核桃树栽后要等十几年才挂果,陈绪山通过学习掌握了核桃树的嫁接技术,使栽树后五年就开始收益,他于2008年被耀州区林业局评为核桃嫁接技术员。在他示范带动下,身边的村民也开始思想转变,全村90多户,户户都有10亩至20多亩的核桃树,收益逐年攀升。

  陈绪山不满于现状,他积极参加成人大专学习,学习的就是果树的管理与改良专业,曾多次去杨凌参加培训,走出去看别人的先进技术与科学管理,回家对自己的果树进行改良新品种,他于2015年全省高级职业农民考试中获得全省首批高级职业农民职称。“虽然获得了荣誉,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在2007年曾经承包了村了500亩荒山荒坡,为了让山更绿,水更清,土地收入翻一倍,我在荒山栽植了300多亩松柏,去年对又栽植了200亩,让绿色银行为子孙造福,为天蓝水清创造条件。”

  2016年随着党的十八大号召对山区的贫困人口进行脱贫,首先要在思想和观念上有突破,陈绪山为了带动贫困户脱贫,尝试果园内套种中药材丹参以增加收入,并带动3户贫困户搞林下种植中药材,经核算,每亩可增加收入500———800元,他发动贫困户发展近50亩丹参种植。2017年陈绪山和镇政府沟通,将全村没有改造的老品种核桃树进行全面改造,也立下誓言将全村25户69人的贫困群众三年内全部达到脱贫奔小康的军令状。

  “针对村民对核桃产品的销售和加工问题,我已于2013年成立了耀州区爷台山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正在完善合作社的有关手续,对今后村民的产、销、加工进行全方位的服务与指导,把我所学的技术与知识进行传授给广大村民,把合作社这块阵地发挥起来,加大对果农的培训,使其成为一个培训基地,也是敲开致富门的敲门石。”陈绪山对记者说。

新闻推荐

下山脱贫记

本报记者冯洁通讯员周培生早春时节,今年47岁的宜君县棋盘镇水沟门村村民张栓虎,在宽敞明亮的新房客厅里,端茶倒水,忙着招待客人。张栓虎家三口人,父母都有残疾。2014年,他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

宜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宜君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