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区:“夜经济”正成为“热经济”

铜川日报 2020-06-05 07:14 大字

(上接第一版)

开元路便民点给学生和周边居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成为从业者们收入的主要来源。

摊主孙建斌和妻子在此摆摊已两年多,俩人的爽朗大方令人印象深刻。“我从王石凹煤矿下岗之后就在这里摆摊,月收入平均5000元,一家人的生活有了着落。孩子就在阳光中学上学,在这摆摊还能方便照顾孩子。前段时间因疫情没出摊,心里猴急,现在好了,干劲也更大了。”孙建斌高兴地说。

晚上8时,是耀州区北城国际夜市最热闹的时刻,聊天声点菜声,几乎家家摊位满员。

北城国际夜市是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的商场式观光夜市。该夜市位于北城国际购物中心楼前广场,今年5月20日正式运营,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摊位超过50家,带动100多人员就业。

“我们夫妻俩干夜市已经8年了。这里固定摊位,提供统一的可移动式餐车,水电、环保油烟净化器等设施齐全,是我们摆过摊中条件最好的地方。生意也比以前更好了,营业额每月能达到万余元!”一家经营涮菜的老板娘李丹一边忙着为客人准备美食、一边笑盈盈地说道。

“这里比以前的夜市更卫生,想吃啥都有,物美价廉。下班后,就爱约兄弟在这里小酌两杯。”市民李先生说。

北城国际夜市凝聚着巨大的人流量,也为购物中心招徕了更多顾客。市民们享用美食后,在购物中心逛逛街,在步行街散散步……“地摊经济”丰富了铜川人的夜生活。

晚上9时许,新区新都汇小区北门,一家经营串串火锅的老板董涛仍在忙碌着。

“一到夏天,顾客们更愿意坐在室外。室外的摊位我们会铺上地胶,保洁员每天都会清洗,保证干净卫生。晚上6点到11点是出店经营店铺统一的营业时间,这样就不会影响到楼上的居民。”董涛向记者说道。

“地摊经济”展现出巨大的活力,但放开“地摊经济”并不意味着一放了之,城市管理也不可缺位。铜川市摊位从业者都是经过健康检查和资格审查后“持证上岗”;允许占道经营,同时也明确了安全前提,如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工作等。

在此执勤的市城市管理执法局执法支队队员吴东不厌其烦地向出店经营的店主告知注意事项:“晚上过了11点,一定要把桌椅收回店内,不能影响楼上的居民。同时要保障店铺‘门前三包’区域干净卫生。”

城市中,便利的设施、靓丽的市容、人性化的政策,都是市民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在狠抓“六稳”“六保”的举措下,“地摊经济”为自主创业人群、自主择业人群以及长期以流动贩卖商品为生人员提供了就业增收的场所,有力地促进了就业、拉动了消费,使区域内商品流通更便捷畅通。

夜市灯火喧嚣,美食香飘十里,三五好友小酌畅谈……市民正在“地摊经济”释放的巨大魅力中享受生活的美好。

新闻推荐

石柱镇铁龙村 苍术“治愈”村庄“穷病根”

本报记者张芳5月22日,在耀州区石柱镇铁龙村的一片土地上,郁郁葱葱的苍术长势喜人,迎风摇曳。铁龙村党支部书记王纪善看着眼...

耀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耀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