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川河印象 □靳亚娟

西安晚报 2019-10-13 04:47 大字

石川河风光作者供图

河畔是儿时的乐园

石川河发源于铜川市焦坪北山和耀县(今耀州区)瑶曲镇北山,自西北流向东南,上游经过铜川、富平,冲过荆山塬,进入阎良。在润泽阎良东部千亩良田后,石川河一路欢歌奔向远方,在临潼交口镇注入渭河。

姨妈家住在阎良新兴街道咀子村,离石川河几步之遥,小时候,每次去她家小住,我都会和表哥、表姐到石川河边游玩。那时候河水清澈明净,河床内的石头清晰可见,水里鱼虾成群。夏日的午后,大人小孩都去河里游泳,我们小孩在浅水处挽起裤腿捉鱼、捡石头。胆大且水性好的大人则在深水处游泳,他们扑通一声迅速钻入水里,半天不见踪影,游出老远才冒出头,旁边观看的人们惊诧不已。

当年河边芦苇丛生,密密麻麻,一望无际,孩子们三五成群在芦苇丛中掏鸟蛋,其乐无穷。芦苇丛中也有好多青蛙,时不时地从脚下跳过,此起彼伏的蛙声响彻两岸。距离芦苇不远处栽有杨树、柳树、枣树,临近傍晚,我们带上手电筒去摸知了猴。有的知了猴刚出洞爬到树根,有的已经上了几米高的树中腰,我们扬起手臂或者借助木杆轻轻拨一下它们就掉下来了,随后捡起放在早已准备好的盒子里。同伴之间还会比较谁的运气好,摸的知了猴多,围着一棵棵树,我们寻寻觅觅,脚步踏遍河道两岸。夜深了,我们伴着大人们“回家”的呼喊,披着一身月光,吹着和煦的晚风,带着劳动成果满载而归。

蔚为壮观的古枣林

石川河边的古枣林蔚为壮观,是西安市第二大古树群,据统计共有古枣树4000余棵,据说有的枣树树龄长达千年。远远望去,枣林古朴苍劲,深沉安稳,规模宏大,它们沐浴着阳光雨露,吸收着日月精华,千百年来默默地守候在河滩两岸,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石川河古枣树果实名曰“相枣”。民间传说,秦穆公时代出了两个名人,为“东相爷”和“西相爷”,后者是阎良人,他告老还乡后引进红枣并在石川河边大面积种植,造福当地百姓,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西相爷”便把此枣称为“相枣”。

过去,枣树都是生产队的,属于集体财产。每年枣子成熟前后,各队都要派上几个精壮劳力看枣,以防晚上有人偷枣。枣林内有临时搭建看枣的棚子,我和表哥还相伴看过枣,夜晚与村子其他的看枣人坐在一起拉家常,早上拾些干树枝架起来烧水煮茶,捡起被风吹落的枣煮熟吃,别有一番风味。

八月十五到,遍地红玛瑙,中秋节前后是石川河畔一年中最喜庆、最忙碌的时节。打枣的时候各队男女老少齐上阵,热闹非凡,很远就能听见竹竿打枣发出辟辟啪啪的声响。力气大的小伙子把竿子放一旁,双手抱住枣树使劲摇,只见圆滚滚的枣子顷刻间掉落满地,有的砸在头上、身上,还有丝丝疼痛。在树底下捡枣的人分外忙碌,他们两手掬起一兜兜、捧起一手手,捡到个大、色红的,顾不上冲洗,在身上一擦就往嘴里塞。此刻丰收的喜悦溢满心头,劳动的激情在枣林里回荡。

后来土地包产到户,队上把枣树也分摊到户,为公平起见,枣树被刻上号码,抓阄分配。成为私有财产的枣树备受重视,人们精心护养,又施肥又浇水,枣树底下杂草被清除得干干净净,枣的产量更是迈上一个新台阶。

逐渐恢复的河道生态

历史上,石川河也不总是一派美好的光景。据相关史料记载,1933年石川河曾发过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水,沿岸居民受害尤大,洪水冲没民房五百家以上,良田淹没不下千顷。解放后,石川河得到治理,经上游水库调节,每年麦收后都会泄洪一次,持续一周左右。

泄洪时,站在崖头上看,只见浑浊的河水夹杂着枯枝败叶,河流汹涌翻滚,平日里显得稳固的沙土河堤面临挑战。河水往上漫,河堤在下塌,老崖边的小树被连根拔起,冲入水中。待涨水过后,河面恢复平静,从上游漂浮下来好多木头、鱼虾,沿岸各村的村民借助工具捞鱼拾柴。那些年人们缺少木柴,又舍不得买煤,就把捞的柴晒干后烧,多的时候捞上来的柴够烧一年。

水库的兴建使得洪水不再肆虐,然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石川河却经常遭遇断流枯竭。石川河盛产细沙,鹅卵石,有土可生沙,沙能长石,卵石满滩,是一条滋生石头的河流。那时河床的沙石裸露而出,河道被挖得坑坑洼洼,河中拉沙淘石的车辆川流不息,厂区的废水也直接排入河道……石川河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和洁净。

近年来,随着治理力度逐渐加大,石川河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神采。河中流水潺潺,河畔风景秀丽,绿树成林,生态得到了保护,河上新建了好几条过往两岸的桥梁,来石川河游玩观景的人又多了起来。

新闻推荐

铜川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本报讯(记者董唯韦)近年来,铜川市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助力全市脱贫攻坚工作。2018年,全市电子商务企业约1100户,从业...

耀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耀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