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军人同兰辉的电影梦

铜川日报 2019-08-12 07:30 大字

通讯员 刘飞越 丁铜川 李双林

同兰辉是耀州区小丘镇朱村人。他从小崇尚艺术,心中有个电影梦。退伍后,经过近十年的打拼奋斗,先后推出了11部自编自导的微电影,他的梦圆了。

同兰辉18岁那年携笔从戎,成为中蒙边界一位戍边战士。在部队,同兰辉原本想当一名电影放映员,却阴差阳错被分到教导队,整天与训练场打交道。2000年,同兰辉服满现役,脱下军装,回到家乡。退伍后,为了心中的梦想,同兰辉辗转西安、深圳、上海等地打工,做过建筑工、物业管理、影楼勤杂工、电影制片厂保安,却始终未能走进拍摄棚,成为职业影视人,但他心中电影梦并没有熄灭。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位电影公司负责群众演员的小领导,将他引进了那扇神秘的大门,他如饥似渴学习影视知识,看门道、摸路子,把各种类型的电影研究了个透,连拍摄花絮也不放过。

2010年5月,因家庭变故,同兰辉结束了打工漂流的生活,回到家乡耀州区小丘镇朱村。他利用所学知识开办了影像工作室,从事农村红白喜事摄影摄像及后期制作。当时由于周边这个行业较少,加之在服务、收费、质量都胜人一筹,所以生意特别好。

2013年底,同兰辉与妻子张小燕商量后添购了专业摄像机、相机以及摇臂等配套设备,一笔不小的投资让同兰辉更加珍惜这份事业,也更加努力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同年9月,他的首部微电影《春暖花开》开机拍摄。

拍《春暖花开》时,有个镜头是贫困户在采药时一脚踩空摔下30多米深的悬崖,当时没有无人机,同兰辉就找来绳子绑在树上,将自己吊在半空中拍摄,由于高空风大,2分钟的戏拍了40多分钟,拍完后,他满头大汗一屁股瘫坐在草丛中,但事后大家都说这个镜头拍的好,拍的真实。

拍微电影需要投资,但说一点效益也没有,同兰辉就不认同,“微电影拍出来了,有那么多观众在看,这就是社会效应,老百姓有这个需求,我追求的就是这个!”妻子张小燕反驳:“走在大街上,会有人说,哎,这就是小丘那个拍微电影的傻子,你认为值吗?”“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同兰辉引用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一句名言勉励自己。

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决战决胜冲刺阶段,同兰辉又把宣传拍摄重点指向反映脱贫攻坚扶志扶智、励志典型、农村精神文明和社会新风尚等方面。他带着摄像机和新添置的无人机,足迹遍布耀州区各个角落。拍摄了反映家乡变化的《我的独石我的家》,反映全国孝心少年王遇雨面对贫困不低头,孝敬母亲、照顾患病姑父的微电影《朗朗的笑撑起蓝蓝的天》,反映脱贫攻坚工作的《林妹妹的牵挂》《月是故乡圆》《美丽女人》等。

近期同兰辉与耀州区残联共同创作拍摄、反映后塬山区庙湾镇五联村残疾姑娘海浪艰苦创业的《折翼天使》,引起社会关注。采访拍摄《折翼天使》那部戏时,从未走出过大山的残疾姑娘海浪很自卑,极不配合。同兰辉就和何改荣等人多次自费雇车去百里之外的海浪家中,反复做工作,耐心开导说服她。一次不行,两次、三次,最后终于感动了海浪。

同兰辉拍电影始终坚持“三个不”,即一不偷懒,二不图利和名,三不半途而废。坚定的信念、高尚的追求、铿锵的誓言,矢志不渝的传递着社会正能量,这将支持他在电影的舞台上越走越远。

新闻推荐

忆军旅峥嵘岁月 为军旗添彩争辉

市人社局副局长、市就业局局长张俊民在“八一”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不由地思绪万千、感慨万分。首先感谢市委对军转干部和...

耀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耀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