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救助管理站:让流浪者温暖回家
通讯员 王娜娜
雨雪里的一间暖屋、饥饿时的一碗热饭、冷风中的一床棉被、窘迫时的一张归家车票……流浪乞讨人员能在最需要的时候,获得一份关心、一份救助、一份帮助。
近年来,耀州区救助管理站按照“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的目标,遵循织密网、兜底线的要求,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全面履行职责,实现了救助工作安全运行、健康发展。
寻归家路,父子三十年后终团圆
耀州区救助管理站多措并举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不断加大巡查救助工作力度,坚持每天巡查,做到发现一例、救助一例、安置返乡一例,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及时得到有效救助。同时,按照季节性,在救助车上备有棉衣、棉被、矿泉水、方便食品及降温防暑药品,保障救助工作顺利开展,避免救助人员忍冻挨饿、受热中暑。
2017年8月21日,救助人员在街道巡查时发现耀州区七一路菜市场附近一位男子吃垃圾桶里的食物,该男子蓬头垢面,头发、胡子很长,于是将其带回救助站。他情绪紧张,一直不肯说话,工作人员给他提供了可口的饭菜,为他梳洗并换上干净的衣服。经过沟通,疑似患有智力障碍,救助人员又将他送进托养机构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加上工作人员的耐心沟通交流,他终于开口了,自述叫陈瑞田,四川口音,说不清家庭住址。随后,工作人员与辖区派出所取得联系,利用公安户籍网络调取四川籍姓名谐音为“陈某田”的全部人员,然后逐一排查年龄相貌相仿人员,但什么信息都没查到。
救助人员不断努力,多次与四川安县民政局和塔水镇政府联系,确定“陈某田”为四川绵阳人,经过绵阳县救助管理站的帮助终于找到陈某田的家属。多年来,陈某田的儿子以为他可能早已发生了意外,没想到有人打电话过来说找到了他。听着电话里相关工作人员说出自己父亲的名字,陈某田的儿子非常激动,分别30年后终团圆。
依大数据,让归家之路不再遥远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新媒体庞大的用户优势和精准的地域推送功能,极大地提升了寻亲的成功率和精准性。“互联网+寻亲”凸显了突破地域限制,实时更新,互联互通的优势。耀州区救助管理站在传统寻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互联网优势,强化“互联网+”寻亲,通过户籍信息、人像比对、头条推送等多种技术手段,对精神残疾、智力残疾以及老、幼、聋哑等无法准确提供自己身份信息的受助人员,积极开展甄别寻亲工作,提高甄别寻亲的工作效率。
2019年1月15日,耀州区关庄镇一名流浪乞讨人员在佳美超市门前蜷缩着身体,嘴唇冻得发紫,不停地颤抖,路过的好心人联系了耀州区救助管理站。该男子神志不清,说不清家庭住址,工作人员将他带回救助站,安排他洗了热水澡,换上干净棉衣、棉裤、棉鞋。吃完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后,该男子恢复了体力。
工作人员耐心询问他的身份信息。该男子说自己叫丘某浩,陕南口音,说不清住址。通过沟通工作人员判断,他可能存在精神方面的问题,将他送到托养机构治疗,同时在网上继续帮他寻亲。
7月5日,救助站再次在头条寻亲网上发布丘某浩的寻亲信息,7月8日,头条寻人平台向耀州区救助站反馈,丘某浩真名为丘某,安康市紫阳县人。耀州区救助管理站迅速与紫阳县救助管理站联系,已确认丘某浩为丘某本人,目前,耀州区救助管理站正在安排将该男子送回紫阳县救助管理站。
托养安置,为流浪者提供临时救助
为做好托养安置工作,耀州区救助管理站坚持每周安排工作人员前往托养机构,查看托养人员生活、身体情况,同时为托养人员做心理疏导,记录他们的只言片语,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希望帮他们早日找到家。
2016年6月18日,在耀州区小丘镇乙社村有一裸体流浪汉,群众报警后,民警将其送往耀州区救助管理站。因为智力障碍,他始终想不起家在哪里。
工作人员反复沟通收集线索、公安户籍网络查询、DNA对比、人脸识别、今日头条推送……耀州区救助站工作人员为此花了不少心思,不过成效不大。
通过3年的治疗,该男子终于开口说话,说他叫李某荣(音),浓重的关中口音。7月5日再次通过头条精准推送,李某荣的邻居看到了消息,将信息反馈给今日头条。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7月8日,耀州区救助站与富平县救助站取得联系,并将李建荣的信息一并发送给对方,对方已经确认是渭南市富平县人。
新闻推荐
劳模扛旗 绘就最美扶贫画卷 铜川市总工会劳模服务队助力脱贫攻坚侧记
“我是咱耀州区劳模服务队的队员,今天来铁龙村,重点是围绕七月份果园管理,给大家讲一下果园病虫害怎么防治,怎么结好果子……...
耀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耀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