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辋川 走近你

铜川日报 2018-08-31 08:18 大字

说起唐代诗人王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我认识王维,是从小学课本上的《鹿柴》开始的。当时年纪小,只是觉得他的诗短小精悍,明白如话,易于理解,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很喜欢读他的诗。通过看作者简介,才知道他是唐朝著名的诗人王维。

王维,字摩诘,唐朝大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并称为“王孟”,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有南宗山水画之祖、“诗佛”之美誉。天宝三年(744),王维购得初唐诗人宋之问在蓝田辋川的别墅,经过修缮,变成辋川山庄,此庄园成了他远离世事、怡山乐水的情境之地。从此以后,他以半官半隐的方式在混浊的官场中保持着心灵的自由。辋川时期,成了王维诗歌创作上的最高峰,这一点,宋代魏庆之编的《诗人玉屑》中对其作了评价:“秋水芙蕖,倚风自笑”,这是对辋川时期诗人王维最形象、最贴切的赞美。

随着年龄增长,读王维的诗越来越多,读着那一首首美丽动人的诗,对他曾经生活创作过的地方——蓝田辋川充满了向往,也对他的人生轨迹产生了浓厚兴趣。今年八月,我的辋川梦终于圆了。

八月,在新区作协主席吕学敏和耀州区作协主席李拥军的组织带领下,铜川作协散文委员会、新区作协、耀州作协的文友一行三十人去蓝田采风。采风组来到蓝田,先去凭吊了蔡文姬墓冢,参观了蓝田猿人遗址和水陆庵壁塑博物馆,接着游玉山,登王顺山,最后来到辋川,扣开诗佛别墅的大门,寻觅大师在此生活的足迹,虔诚地进入诗人生活的天地,瞻仰了他当年手植的那棵硕大茂盛、饱经沧桑的银杏树。

在辋川人家,我们走进木棍捆绑成的古色古香的大门,看到厅堂外面,有一片郁郁葱葱的小竹林。竹林旁边,是一块用木篱笆围起来的小湖。湖边种满了花花草草,五彩缤纷,生机盎然。湖水碧绿平静,清澈见底。走进别墅的厅堂,墙壁上到处都是诗人灵秀清新的的诗句。每一首诗,读起来都是那么亲切,那么美好,就像见到阔别多日的老朋友。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从“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再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哪一首不是经典之作,哪一句不是神来之笔?所以大文豪苏东坡先生就评价他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读着诗人清新淡泊的诗句,望着诗人曾经生活创作的地方,我不禁想起了前段时间读到的有关王维的故事。我们可能想当然地认为诗人的人生顺风顺水,鸟语花香,他才会写出流传千古的绝美诗句。可是让我大跌眼镜的是——王维一生的命运是大起大落的。他出身名门望族,但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日子在九岁那年一去不复返。他少年丧父,中年丧妻又丧子,前半生的仕途也是一波三折,人生恐怕很难有比这更悲惨的经历了吧。他在母亲的影响下,一心向佛,后半生再未娶妻,也对政治失去了兴趣,一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公元761年,王维平静地告别了这个世界。他“临终无病,遗亲故书数幅,停笔而化。”去世前两年,他上表将辋川别墅改为寺院,又将自己职田中的粮食用来为灾民舍粥。无论先前的职场生涯如何,生活经历怎样,王维去世的时候确实像一个得道高僧。

在唐代的诗人里面,我最佩服的是王维,不仅因为他多才多艺,在诗歌上有很高的造诣,更因为他在命运多舛的人生岁月里,把别人眼中的苟且,过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诗和远方。他经历了人世间的大繁华,而后又一无所有。然而他给我们的印象永远是云淡风轻,不食人间烟火。比起李白的狂傲,杜甫的深沉,王维活得更加洒脱,更加淡泊,他就是这样一个温柔淡然的模样,过着普通人艳羡的田园生活。他“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不慕荣华,不求富贵,只求心灵的安宁。后半生,他完全放空了自己,身心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他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他在大喜大悲、物是人非的生活里,在鱼龙混杂、朝不保夕的官场中,一步一步地把自己从小吏修炼成了一尊佛。他的诗文,他的画作,他的生活方式皆充满禅意,所以后人尊称他为“诗佛”。

王维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智慧,让我钦佩又迷醉。如今,我们已人过中年,能随意挥霍的时间少之又少。作为中年人,人生上半场,我们一定要拿得起,不畏惧别人的目光,不放弃自己的梦想,想要的东西努力去争取;人生下半场,我们一定要放得下,得不到的东西要么顺其自然,要么断舍离,不矫情,不做作,依照自己的初心,过自己最想要的生活,活得明白,活得豁达,活得洒脱。

(作者 焦倩茹 系耀州区天宝路街道办教育组干部)

新闻推荐

水峪村:致富路上果飘香

耀州区锦阳路街道办水峪村果农杨宽林3亩早熟苹果卖了6万元近期,正是早熟苹果的收获季节。走进耀州区锦阳路街道办水峪...

耀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耀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