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何继宏的养羊梦

铜川日报 2018-02-14 08:41 大字

“我想让乡亲们跟我一起科学养羊。”

“我总是会不时地想起上学时,家里穷,每次开学交学费都是父母最作难的时候。我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帮家乡人摆脱贫穷。”因为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何继宏在走过北京、上海、浙江等多个繁华都市后,兜兜转转一大圈,还是回到了她无法忘记的家乡———耀州区董家河镇西柳池村。

2005年,何继宏像同龄人一样大学毕业后走上了一条“背井离乡”的漂泊路,因心里的牵绊,7年后,他和丈夫一起从浙江回到西柳池村,选择了一条更加艰难的创业路———养羊。

“在城市,只要有技术,有机会,勤快的人都能赚到钱,可是农村人的赚钱路到底在哪里?”每当何继宏和父母通完话或闲暇时,这个问题总是萦绕在她的心间,散不去。回乡前,何继宏曾从事过养殖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养殖经验,也深知羊肉的丰厚市场,何继宏说,她当时就想着,以后回去搞养殖。时间长了,城市的富裕生活并没有冲淡她的想法,反而越来越坚定,和丈夫商量后,何继宏带着多年的积蓄,建羊场,外出考察,学习养殖技术,从头开始“折腾”。2012年,羊场建好了,何继宏在山东引进了第一批小尾寒羊和杜柏羊300只。

懂养殖并不一定就真的会养殖。2013年,何继宏在给羊饲喂“青贮小麦秸秆”时出了错,险些酿成大祸,“喂完第二天,羊不吃草了。”何继宏说。原来,青麦子有麦芒,即使做成了青贮饲料麦芒依旧存在,羊在吃饲料时尖锐的麦芒扎在了羊的牙龈和唇部,密密麻麻,导致羊的口腔溃烂感染无法进食。刚开始养羊就出现这样的大事,何继宏非常担心:如果羊全损失了,那就全赔了。忧心的何继宏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咨询了远在吉林身为畜牧专家的婆婆,于是一家人开始扒开羊嘴拔麦芒,随后的一个月里,一家人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工作:拔麦芒、清理口腔、上药,全家人累得疲惫不堪,但欣慰的是羊儿被挽救回来了。何继宏暂时松了口气,此后她虚心学习,结合理论和实践不断钻研养羊技术。

2013年10月,何继宏的“羊场”升级成为“铜川天茂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引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陆续扩建了10个圈舍,羊舍面积达到了2000多平方米,不断盈利。发展壮大的同时,何继宏也没有忘记带着贫穷的乡亲们,她说:“以前我父母辛苦种一年的地,到头来也赚不了多少钱,村里的乡亲也是一样,我的羊养得不错,就想让他们一起跟我养羊。”

2016年10月,耀州区推行产业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户脱贫,何继宏主动和区、镇政府联系,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形式,自己又自筹资金建成“铜川市耀州区天茂养殖扶贫产业园”帮贫困户托管代养羊,实行年底分红。2016年11月,董家河镇9个村137户农户与合作社签订了托管协议,农户可以将产业发展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合作社年底分红,也可以免费使用合作社的羊圈养羊。这一系列帮扶措施让贫困户脱贫有了信心,当时在王家砭村签协议时,一位90岁高龄的老人签下自己的名字后,对何继宏夫妻二人说:“把羊放在你们家,我放心。”就是这句放心,让夫妻俩觉得这一切都值了!何继宏不仅给贫困户代养羊,还给养羊的散户免费培训养殖技术,定期给贫困户发放一些生活物资。为了“带领乡亲致富”这个萦绕心头多年的梦想,何继宏没有半点怨言,她宁愿自己吃点苦、操点心,也不愿再看着村里的乡亲为赚钱发愁。

目前,何继宏的合作社已发展到1600余只羊,已与160余户贫困户签订了托管协议,到2018年何继宏的合作社将由20亩扩展到50亩。后续,何继宏还将大力发展羊肉深加工产业,将耀州生态养殖的鲜羊肉推向全国各地。

新闻推荐

铜川:演奏甜蜜与喜庆的新春序曲

耀州区北大街渠岸巷“大平糖坊”的师傅正在擀糖。本报记者霍海澎摄本报记者霍海澎位于黄土高原和关中平原接壤地带的铜川,传统年中既有黄土高原的豪放情怀,又有关中平原的乡风民俗。从农历腊月开始...

耀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耀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