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药王山存研究孙思邈生年的又一史料证据 ———《耀州华原五台山孙真人祠记碑》史料价值补充

铜川日报 2018-01-31 09:40 大字

《耀州华原五台山孙真人祠记》碑,现存陕西省铜川市药王山景区南庵碑廊,碑高1.95米,宽0.71米,厚0.17米,方首龟座,一面刻。原碑刻于北宋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乡进士王献撰文,万俟佑立石。到金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万俟佑之孙万俟善深因原碑‘碑石狭小,字画纤细……又恐岁月之久,或至漫灭,乃别刊石,募善工以刊前记”乃重刻,米孝思跋文,杜穆画像。碑文共37行,通行80字,总计约2760余字。正楷密书。碑文记述了五台山的风光,孙真人祠的演变渊源,依据《新唐书》、《旧唐书》记载了孙思邈传、孙思邈的传说故事,记述了孙真人祠的修建情况,碑首刻绘了《孙真人新堂图》,跋文记载了重刻碑石的原因。

关于该碑的史料价值,已故原耀县药王山文管所馆员王明皋先生已在《中华医史杂志》(1984年第4期251页)发表了《耀州华原五台山孙真人祠记碑》的史料价值一文,从根据碑文考证真人祠的演变、记载了源于耀州的孙思邈传说、民间为孙思邈树碑的一例、古老的孙思邈画像四个方面叙述了该碑的史料价值。

该碑碑文和跋文中关于修建孙真人祠、刻立《祠记碑》、重刻《祠记碑》的时间记述如下:1、建祠时间:“孜孜勉勉,为力勤矣。时嘉佑己亥(公元1059年)四月毕功”。2、刻碑时间:“后二十三年,忽一日访王献曰:有道者,非称则不显;有德者,非彰则不明…元丰四年岁次辛酉四月初一日,乡进士王献记。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渤海万俊佑立石。”3、重刻碑时间:“真人生于华原,以硕德隐操,显于隋唐间,其丰功厚利,拯济群生者,于今六百年矣。”“其言典实详瞻诵于乡里者,垂九十年。”“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岁次己丑七月乙卯初八壬戊,万俟善深并弟衍重建。”从以上时间记述可知万俟景于公元1059年建成孙真人祠;23年后的公元1081年万俟景之弟万俟佑请王献撰写碑文并刻碑立石;距孙真人“以硕德隐操,显于隋唐间”600年后的公元1169年万俟景之孙万俟善重刻,是为今碑。从以上时间记述中有一条值得研究的信息,即“真人生于华原,以硕德隐操,显于隋唐间,其丰功厚利,拯济群生者,于今600年矣”是说至公元1169年,孙思邈的影响已流传600年。这一信息是药王山存史料研究孙思邈生年的又一证据。

《祠记碑》中有关时间的记述以虚年计算颇为准确,从万俟景建祠的公元1059年,到万俟佑刻碑的公元1081年是23年;从万俟佑刻碑的公元1081年至万俟善深重刻石碑的公元1169年,是90年;由此推断,孙真人“以硕德隐操,显于隋唐间,其丰功厚利,拯济群生者,于今六百年矣”的记述是准确的。况且距今850年前的金代万俟佑一族,“其先祖宗不喜名利,以修心养性为务,常慕至人,好求古迹。因访孙真人故乡,乃至华原,因以居焉。”因此万俟佑对有关孙思邈产生影响的时间记述也是较为可信的。

关于孙思邈生年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以公元541年、公元581年两说争议最为激烈。全国著名老中医、中医耳鼻喉科创业者之一、南京中医学院老教授干祖望先生在其著作《孙思邈评传》中详论孙思邈生年为公元541年;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华医学会医史学会名誉主任委员李经纬先生在其著作《孙思邈及其<千金方>研究》中详论孙思邈生年为581年。以《祠记碑》记述的时间信息来看,从公元1169年上溯600年为公元571年。从碑文内容分析,可以理解为两方面意思:一是距金大定九年600年前的公元571年孙思邈在当时已有巨大的影响力;二是孙思邈或生于公元571年。无论碑文反应的信息是那一方面,时间早于公元581年,都证明了孙思邈生于公元541年较为可信。(杨继涛)

新闻推荐

扶贫结对子 扶志亦扶智 ———耀州区小丘镇白瓜小学教育帮扶侧记

白瓜小学的老师们在学生王晨家里进行家访。白瓜小学后勤管理老师王国柱经常到三年级学生李俊晖家里为他辅导功课。“别因为咱在山里住,是贫困户就觉得志气短。山里也能飞出凤凰,山里也有能人!”这是...

耀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耀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