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兴原合作社:发挥好服务功能

铜川日报 2017-12-25 09:40 大字

12月20日,记者来到耀州区小丘镇原党村的兴原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理事长张建民的带领下走进一间间大棚,在近40摄氏度高温的大棚里,一盆盆花卉将大棚装点得分外美丽,让人感受不到一点冬日寒冷的气息。

“我们合作社以前主要是种西红柿、黄瓜、辣椒……这些蔬菜,去年开始,陆续种樱桃、苹果、花椒和花卉。以前一心想的是怎么把合作社搞好、怎么种好苗木、怎么管理好大棚……尽想着那些下苦力的活。今年很多专家来村上做培训,我都去,还经常出去听专业的讲座,平时看新闻,上网……这让我对我们合作社的发展有了新的想法。”在与张建民的交流中,记者明显感觉到他与之前3月份见面时有了很大的不同。他的话多了,思想也新了,不像以前那样只想着怎么种好地。

去年10月,张建民将合作社近一半的土地承包了出去,经过多次考察后,引进了火龙果和花卉,并聘请了专业的管理人员,使得他清闲了很多。“这样一来,我的工作量小了,就能更好的把合作社的服务功能提上去,我也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市场。”他告诉记者。

原党村的物流进村示范项目在兴原合作社设点,这样一来,不仅方便了村上人寄送快递、代缴车险、水电费,还方便了兴原合作社向服务型合作社转型。该合作社与全民合伙人、中国网库签订了合作协议,运营、广告、宣传等工作都由这些专业团队来做,还有了自己的平台———铜兴原,这样一来,合作社只用负责为产品把好关。

“我们合作社的产品现在都在平台上放着,主要以电商形式销售,一年下来平台加上设备大概花费两万多元。”张建民说。“合作社与55户农户签订了电商合作协议,其中有40户都是原党村和附近村子的贫困户,村民有农副产品我们可以放在平台上代卖。”

在张建民的努力下,合作社逐渐向服务型转变。提起后期发展,他说:“后面想要把服务做好,发展更多人加入合作社。明年打算给农户免费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种植标准、收货标准、融资供应,把农产品品质做起来。转型,就是为了合作社能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我以前只顾着种植,现在有时间了,合作社分工也更加明确了。这让农户没有了后顾之忧,只用想着把种植搞好就行。”(本报记者 郭璇 韦懿)

新闻推荐

省文化厅抽查铜川市基层文化场所效能工作

本报讯(通讯员朱元奇)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综合文化站(中心)建设、管理、服务水平,完成全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工作,12月18日,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专家组成检查组,深入耀州区、王益区抽查铜川市乡镇(街办)文化站...

耀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耀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