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们的平安,有他们守护

铜川日报 2017-12-19 09:02 大字

秦鑫:练好“杂家”本领

韩林:破案瞬间的幸福感令我沉迷

习伟、钱倩:被群众需要,就觉得特别满足

齐军斌:隐身人群,只为天下无贼

刘琼玥:在户籍窗口“绽放”青春

郑永红:站好最后一班岗

李军:对待群众,一刻也不敢怠慢

刘转丽:与诈骗分子斗智斗勇

大巡防、“秦鹰”行动、“三打击一整治”专项行动……今年,全市公安机关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353起,破获刑事案件5629起,查处治安案件3537起……几百个日日夜夜,几千个身影默默在岗位上坚守,守护着铜川人的安定与幸福。

万家灯火的背后,总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他们中,有日夜奋战在街巷的便衣民警,有与违法犯罪分子隔空较量的反诈民警,亦有在刀尖上“起舞”的禁毒民警……他们中,有的默默守卫着群众安全,有的夫妻并肩作战,有的巾帼不让须眉……

在街头、在巷尾,从白昼、到黑夜,他们一直守护在我们身边,用人民警察的赤诚保护我们“稳稳的幸福”。

秦鑫:练好“杂家”本领

社区民警面对的往往是平淡而又琐碎的“小事”,可这些平淡无奇的“小事”却是最贴近群众生活、贴近百姓心声的事儿。今年31岁的秦鑫,2011年毕业后来到公安耀州分局永安路派出所工作。6年来,他共破获刑事案件68起、查结各类行政案件405起、调解各类纠纷310起,为群众做好事400余件。他分管的邻德社区警务室连续两年被省公安厅授予“全省优秀警务室”称号,自己也被评为全省优秀社区民警。

秦鑫用了四年的时间,顺利成为一个有“杂家”本领的社区民警。

除了派出所正常的值班备勤和接处警、查办案件以外,秦鑫的具体工作是负责邻德社区治安管控和警务室日常工作,并兼任社区副主任。2013年5月12日,他在辖区西大街新民巷走访时,发现两个妇女正在吵架,遂上前问明情况,原来是早上起来隔壁家大妈倒水,将邻居家门口下水道堵住了,两家为此发生争吵,差点打了起来。于是,他从邻里关系、道德层面耐心做工作,左一句“嫂子”,右一句“婶子”,两个小时过去了,两人终于认识到各自错误,他又帮其捅开下水道,双方互相赔礼道歉,化解了矛盾,一起治安隐患消灭在初始阶段。

6年间,一个个案件的侦破,一个个逃犯的抓获,一次次纠纷的调解,一次20元的援助,一次冰雪中的搀扶,一次烈日下的救治……秦鑫立足社区警务工作,任劳任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人民警察的誓言。

他常说,“既然投身警界就无怨无悔”。

张高强:侦办案件做到每个环节无缝衔接

今年30岁的张高强,2009年从部队转业,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贡觉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打黑中队工作;2012年至2014年,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工作;2014年10月,调回铜川市公安局印台分局禁毒大队工作。别看他年纪轻轻,他可是一名经验丰富又肯吃苦的禁毒民警。仅2014年至今,他就参与破获了各类吸贩毒案件400余起,负责侦破特大毒品犯罪案件21起,缴获各类毒品近3.2公斤,抓获各类违法行为人、犯罪嫌疑人423人。

最初,刚从军队转业,加之又不是科班出身,张高强为了尽快适应工作,可没少下功夫。在前辈的帮助下,他利用工作之余先后翻看学习了西南片区400多卷经典案卷,又在一次次的实战中不断磨练自己。最终,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他才开始独立负责办案,也从别人带着办案,到带着别人办案。

张高强说:“侦办案件,得做到每个环节衔接都不留缝隙,才能有效打击犯罪。”可要做到每个环节不留缝隙,这所付出的辛劳,有时甚至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对张高强来说,蹲守、跟踪、出差那是家常便饭。“蹲守个两三天,那都是正常的,蹲守了一个星期的情况也有。能坐在车里蹲守都算好的,躲在厕所、下水道啥的也不奇怪。”他满不在意地说道。但提起家人,他似乎欲言又止。想了想,他说:“由于毒品是辐射全国的,一年里面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出差。再加上工作的特殊性,陪家人逛街、带孩子外出游玩,是我从来不敢的……”

韩林:破案瞬间的幸福感令我沉迷

从2011年起,他始终奋战在刑事侦查一线。有人说,他天生是干刑警的料儿,足智多谋、英勇顽强;有人说,他像“神探”,在案子“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时常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他,就是公安王益分局刑警大队二中队队长韩林。

在同事眼中,韩林是一位“智慧型”的破案专家。在纷繁复杂的线索中,他能准确地寻找到案件最关键的突破口,在看似山穷水尽之际为大家指出新的出路和转机。但在背后,其实更多是蹲点、守候、看监控、查流水这样枯燥乏味的重复动作。2012年,王益区发生系列盗窃案,为了及早破案,挽回群众损失,韩林为此进行了大量侦查工作,每天工作时间几乎都在14个小时以上。恰逢周末,在妻子的央求下,韩林陪妻子外出购物,刚刚走到街边,韩林突然发现一名路人与监控视频中的嫌疑人走路步态、步速都非常相似,他立刻告诉妻子局里有工作改天再陪她逛街,随即跟上嫌疑人。其实,监控视频因为夜晚光线不好,并不能通过容貌来确定嫌疑人,但韩林对视频中那模糊不清的身形再熟悉不过了。因为那段视频他已看过几十遍。那身形、那步速、那步态他早已了然于胸,他当即就断定,这就是嫌疑人!最后,这起系列盗窃案成功破获。

“破案并不像电视上演得那样,主角光环加持,两眼就能断定真凶。现实中,刑警就是普普通通的人,没有主角光环,不能以一敌十,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海量数据中筛选出有效信息,抓住蛛丝马迹,一步一步锁定目标。过程之艰辛,可想而知,但在破案的那一瞬间,在挽回群众财产那一瞬间,在为受害人沉冤得雪那一瞬间,有一种幸福感叫人沉迷。”韩林说道。他也不讳言,自己对公安事业的狂热,既是工作,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齐军斌:隐身人群,只为天下无贼

早市、公交车、商场、集会,这些都是齐军斌的“战场”。作为公交治安大队的一名反扒干警,齐军斌总是隐藏在人群中,最低调,最不起眼。但就是这份不起眼的工作,他一干就是18年。

齐军斌接触最多的案子就是公交车上的失窃案。其实大多时候,失主丢的钱包、物品,都不是很贵重,但他认为,坐公交车的老百姓,赚点钱不容易,他把这份理解转换成了办案的动力,力争每接一个案子,都能做到物归原主。

正是这股子认真劲儿,让齐军斌成为了一个能够抓住狡猾“狐狸”的猎手,一次次把失窃的物品,交还到失主手中。他抓“狐狸”已经成为了一种“自然反应”。一次带儿子外出时,他在耀州区花园饭店六路车站站牌附近看到一个小偷正在行窃,就立刻把年仅7岁的儿子顺势托付给失主,没顾得上解释便紧跟着小偷追上了公交车,并在公交车上抓获小偷。当他将小偷押下公交车后,失主正守着他的儿子一脸焦急。事后,齐军斌的爱人斥责他说:“你怎么敢把儿子交给陌生人!”

反扒工作没有节假日,哪里人多哪里就有齐军斌的身影。虽然几乎没有机会穿警服,但他在市场商贩、公交车司机和失主的眼中,永远是护佑百姓财产安全的“猎手”。小偷抓一个少一个,能看见群众紧蹙的双眉舒展开,他就觉得朝着那个“天下无贼”的世界又近了一步。

习伟、钱倩:被群众需要,就觉得特别满足

习伟是西安人,钱倩是铜川老区人,两人大学同窗,毕业后一起报考了宜君县公安局。2012年,工作一年后,二人有了自己的小家。本想着甜美的小日子就这样开始了,可谁也没想到结婚7年间就分居了5年,好不容易距离近了各自还住各自的宿舍,有时候忙起来几个月都回不了家,才1岁的女儿也只能麻烦家里老人照看。考虑到照顾家庭,二人也讨论过,结论是最起码得有一个人回到市区工作。但是,夫妻俩谁都舍不得脱下这身警服……“我们都有过调到市区工作的机会,但是当我们脱下这身警服再穿起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根本舍不得!”两人说道。

2016年9月,习伟经过几年在乡镇派出所的锻炼,被调到了宜君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如今担任教导员。他知道,自己的工作虽然不需要像电影里那些警察一样冲锋陷阵,但真诚服务群众过后的那种职业荣誉感和存在感,是无以言表的。他说:“记得有一次夜晚巡逻,我和同事走到龙山时发现有位司机拉的西瓜翻车了,当时路上没有人,他着急得不行。我俩赶紧前去帮忙,司机说‘夜里看见警灯一闪,心一下就踏实了……\’那会儿,我听到这话,又看到他寻求帮助的眼神,我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

钱倩是宜君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的一名户籍警,每天的工作就是为群众办理迁入迁出、审批变更等业务,重复而琐碎,但她却很有满足感。“之前,我帮一位村民办理过几次业务,我自己都忘了,没想到他却记住了我,有天悄悄在我们单位外面的窗户底下放了一袋核桃,离开之后才给我打电话说‘这袋核桃是自己家种的,专门拿给你尝尝,谢谢你了同志\’。当然,我们有纪律不能拿群众的东西,但是每当我真心地帮助他们,他们回以我最质朴的感谢,这让我倍感满足。”

夫妻二人忙于工作,最对不起的就是父母和孩子了。他们算了一下,平均两个月才能回家看望双方的父母,不能时时在身边尽孝。而对于孩子,他们无法时时陪伴,错过了她第一次说话,错过了她第一次走路。钱倩说:“我女儿一点也不粘我,每次哄她睡觉,只要一睁眼看到是我,就哭着要找她姥姥。”一旁的习伟无奈地说:“最起码她还给你哄,我每次抱她都超不过30秒……”

刘琼玥:在户籍窗口“绽放”青春

有这样一个警察岗位,没有破案后的欢呼雀跃,没有追捕嫌犯的惊心动魄,有的只是业务在手上的一遍一遍重复和不厌其烦地对政策进行解释。她们面带微笑,点亮公安机关的窗口,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默默地抒写为民、便民之歌。公安新区分局正阳路派出所“80后”女孩刘琼玥,就是这样一位“窗口”民警。

一大早,民警刘琼玥正在窗口忙活着。“您要办什么业务……”“那您坐这边,我给您办……”从9点起,正阳路派出所的户籍室就一直人流不断。只要看见有人进门,她都会问上这么一句,然后告诉对方应该如何办理。

在多数人眼中,户籍工作就是这样平凡、琐碎,每天都是在重复办理迁入迁出、审批变更,但在这琐碎工作之中,刘琼玥依然保持着警察应有的警觉。今年3月6日上午9点,市救助管理站的一名工作人员来到正阳路派出所户籍室,为遣返救助人员毛某办理户籍信息证明。在办理手续时,她多了个心眼,想着“流浪人员情况大多复杂,得查询一下”,但当时网络异常,结果还没显示出来,救助站工作人员又着急离开,她便将救助站工作人员电话登记下来,先让他将户籍证明带走。网络正常后,她立刻用在逃人员信息系统做了比对,没想到毛某竟然是一名逃犯!她立即向所长汇报情况,最终毛某被民警抓获。

郑永红:站好最后一班岗

早晨7点刚一过,郑永红就会来到印台区同官广场上的移动警务室里,半个小时后准时开始工作,每天如此。今年58岁的郑永红,眼看到2019年3月就要退休了,他说自己舍不得脱下这身警服,要“为老百姓守好这家门口的派出所,站好这最后一班岗……”

1981年,郑永红第一次穿上警服,成为马栏监狱的一名狱警;1990年,他被调到了公安印台分局城关派出所,做起了片警;1999年,工作变动,他去到分局经文保大队做民警;2003年广阳派出所、2006年三里洞派出所、2009年城关派出所,随后的几年间,他又在多个基层派出所工作;2015年,他被调到了分局巡特警大队,驻守移动警务室。

从警36年来,郑永红先后多次获得“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他还在2008年,被评为“陕西省公安厅农村警务战略优秀警务室民警”;在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安保工作先进个人”。

基层工作,单调而繁琐,但一线经历让郑永红更加明白什么是“服务群众”。他说:“你别看这小小的移动警务室不起眼,它可发挥着治安巡控、接警处警、服务群众、法制宣传、备勤处突等多种作用。有了它,我们织密了治安防控网络,也对违法犯罪分子具有持久震慑力,维护了辖区稳定。”

李军:对待群众,一刻也不敢怠慢

今年43岁的交警李军,自1994年4月起,就一直默默坚守在一线岗位上。

从警后,李军先是在市交警三大队执勤中队任职。9年间,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路”上,白天疏导交通,夜晚上路执勤,就和大多数交警一样,无论是风吹日晒,还是暴雪极寒,始终为人们守护着道路安全。

2003年11月,李军被调到了事故处理中队,一干就是12年。他说:“处理一起交通事故,对我们来说只是众多工作中的一项,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有时却是件天大的事情,所以一点也不敢马虎。”2008年7月21日12点,他像往常一样办公,突然接到报警称“新区青岗岭处发生车祸,现场两人死亡”。于是,他立即和同事赶赴现场。现场有明显的车辆痕迹,肇事车辆逃逸。看着现场一老一少两具遗体,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抓到肇事者”。随后,他和同事白天查监控,夜里分析案情。耗时近一月,他们才确认了肇事者,但肇事者却一口否认。为了还亡者一个公道,他又用了好几天的时间,把所有监控视频仔仔细细地翻了一边,梳理出各个时间节点,并对应行动轨迹,最终让肇事者无话可说,做到了零口供破案。

2015年,新区成立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服务中心,因为有丰富的交通事故处理经验,李军又承担起了快速处理服务的工作。所谓快速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发生的仅造成财产损失、不涉及人身伤亡、各方车辆可以移动的道路交通事故。虽然不再每天出现场,但面对前来处理纠纷的群众,他还是一刻也不敢松懈。截至目前,他和同事共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1276份。他说:“一次快速处理最多也就半个小时,但凡事都要讲证据、讲公平,有事故就会有痕迹,我们要做的就是细心、认真,帮群众算好经济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刘转丽:与诈骗分子斗智斗勇

“阿姨,您好!我是反诈骗中心的工作人员,请您千万不要相信诈骗电话,如果您有疑问可以到就近的派出所询问!”一进入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就听到反诈民警刘转丽那紧凑有序的劝阻抚慰声,而这一通通电话背后,是她劝阻提醒群众免于被骗,与诈骗分子争分夺秒斗智斗勇的过程。

日常工作中,刘转丽主要负责预警劝阻,每当反诈系统发现有诈骗分子呼叫铜川群众时,她便会在第一时间和被叫群众取得联系,告知群众刚刚所接听的电话是诈骗电话,千万不要向对方转账汇款。最多的一次,她一天拨出了300多个电话,嗓子都哑了。11月9日,她发现群众寇某接到诈骗电话,立即开展预警劝阻工作。由于寇某电话一直占线无法接通,她一边不停拨打寇某电话,一边发送警示短信,提醒寇某正在接听的是诈骗电话,请其挂断电话拨打110咨询报警,同时通过移动公司、公安户籍信息对寇某进行落地查询,最终将已携带现金及银行卡准备汇款转账的寇某劝止在银行门口,成功为寇某挽回经济损失15万元。

“哪怕群众不理解,只要群众不受骗”,刘转丽保持着这样的信念,日复一日,虽没有直面歹徒的危险,却始终在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战线上默默坚守,与诈骗分子斗智斗勇,争分夺秒,倾尽全力守护群众财产安全。(本报记者 彭冰 张欢欢)

新闻推荐

乡医李文强的“健康梦”

25年,43800公里……这是几年前媒体估算出的一位身高不到一米五,患有先天性大骨节病人的问诊路程。本是需要被照顾的人,却是当地786名百姓心中的“守护神”,他就是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光明村乡医李文强...

耀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耀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