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铜川转型发展系列报道(8) 全市商务工作稳中有进快速发展 ——铜川商务工作转型发展综述

铜川日报 2017-11-02 11:26 大字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商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为根本遵循,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促消费”的总体要求,不断创新商务工作机制,强化物流项目建设,完善城区市场功能配套,挖掘出口潜力,加大商务综合执法力度,全市商务工作保持了稳中有进、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全市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追赶超越交出了亮丽的答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抢抓机遇 政策先行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商务工作。在解决各区县商务局机构、编制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实施意见》《铜川市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特别是从2012年起,在全市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的商贸物流专项资金,引导、鼓励、支持全市商贸服务业发展,为全市商贸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市商务局积极争取省商务厅的支持和帮助,省商务厅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家政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蔬菜进社区等项目上给予了铜川政策和资金倾斜,5年时期,累计争取省商务厅项目建设资金达9000余万元,为铜川市全面做好商务工作、加快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扩大内需 促进消费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推进器,市场环境是经济增长的软实力。近年来,铜川商务系统通过促进消费、调控市场等一系列举措,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创新消费模式,搭建了行之有效的供需对接平台。

从2012年开始,市商务局结合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传统节假日及玉华宫冰雪节、药王山二月二庙会、香山庙会、玉华宫菊花文化节、陈炉古镇陶瓷文化旅游节等重点节庆活动,组织开展了“消费促进月”“新春年货购物节”等活动,积极组织商场、超市营造浓厚的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有效扩大消费。5年来,每年组织30多家产品经销企业参加了商务部及省商务厅在北京、上海、深圳、潍坊、西安等地举办的产品推广活动,推介铜川产品,提高铜川名优产品品牌知名度,发挥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时开展了“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美食展”、“铜川名优小吃”评选、特色美食街区建设等活动,极大拉动了餐饮业的消费。特别是第四届中医药文化节期间,组织13家餐饮企业开展了为期15天的铜川美食展示推介活动,省市领导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2012年以来,市商务局加强了对新型消费理念、绿色环保消费理念的宣传,借助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及时将铜川市在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好的做法和经验向社会宣传;便民服务牌项目在新区的实施,实现了每周菜价参考一览清,极大地方便了社区群众;通过商务预报,广泛宣传了国家、省、市刺激消费的政策和铜川市商务领域的变化信息,反映了居民消费需求的新变化、消费市场发展的新特点,起到了加强苗头性趋势性问题的预警,充分发挥了信息引导消费的积极作用。

5年来,铜川的限上商贸企业由2012年的83家增加到2016年的203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2年的53.26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24.97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

破解难题 应对挑战

内贸流通的转型升级是制约铜川商务发展的难点,也是推动商务发展的重点。五年来,铜川商务系统积极应对新挑战,抢抓新机遇,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推动内贸流通转型升级。

5年来,铜川市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全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的主抓手,拓展和优化了商贸服务业的空间布局,商贸服务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九州国际、金茂大厦、耀州区中央城市广场、新区大耀城、荣盛国际街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已建成营运,新增商业面积20多万平方米;华润万家、居然之家、肯德基等知名连锁企业已入驻铜川市;新建改造了一批经济型酒店、特色餐饮店,市域外多家连锁经营企业进驻铜川开办超级市场;“放心早餐”工程深入民心;创建了“照金红嫂”“小芳月嫂”家政服务品牌;建成铜川市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1个,分拣加工中心2个,再生资源回收屋135个;截至2016年底,全市商贸流通企业达到2800多家,批发零售贸易业网点12000余个,从业人员约4万人。5年间,铜川市商贸服务业的空间布局不断拓展和优化,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市场的聚集辐射功能不断增强。

补齐短板 减少环节

农村市场一直是商品流通的短板。5年来,铜川市坚持把推进各类市场建设作为促进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突出地方产业特色,争取国家扶持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狠抓了各类市场建设。通过实施“西果东送工程”等工程项目,先后完成了10个市场的建设和升级改造,新建6个农贸市场;支持铜川弘林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铜川利民食品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冷链设施8000吨。截至2016年底,全市各类交易市场达到35个,其中亿元市场2个,市场成交总额15亿元,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为农产品拓宽了销售渠道,减少了流通中间环节,进一步完善了流通网络,提升了便民服务水平,实现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双赢。

降污治霾 保护环境

开展“黄标车”淘汰是市商务局降污治霾的主要工作。5年来,市商务局积极宣传陕西省黄标车淘汰补贴新政策,为广大车主解答疑问,配合环保、财政、公安等部门做好黄标车整治工作及补贴资金的兑付工作。2013年以来,回收黄标车1613辆,拆解1127辆,发放补贴资金1648.8万元。2017年5月,省淘黄办、省审计厅组成联合检查组对铜川市黄标车淘汰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确认铜川市完成“黄标车”淘汰工作任务,省黄标车淘汰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给市政府发来了贺信。

追溯来源 保障安全

近年来,市商务局积极推进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加强了项目的考察、评选和建设进度,已在铜川市城区范围内建成肉菜流通追溯城市管理平台、运行指挥中心和多个流通节点追溯子系统,形成了完整的肉菜流通追溯“171”体系,即1个城市管理平台、7类流通节点、1套远程视频监控体系,覆盖本市3个生猪养殖源头、2个生猪屠宰企业、2个蔬菜批发市场(内含1个配送中心)、4个标准化农贸市场、15个大型连锁超市、78个肉品专卖店、20个团体采购单位。以“171”体系为支撑,提供肉菜流通监管、追溯、溯源、召回、分析等综合信息,达到“源头控生产、加工控质量、批发控流向、零售控准入”的肉菜流通安全信息链条和责任追溯链条,实现了“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电子商务 助力扶贫

近年来,市商务局紧紧把握“互联网+流通”发展趋势,按照“完善体系、打牢基础、常态运营、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强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市各区县、乡镇和所有行政村建设三个层级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网络代购、农产品销售、物流配送、普惠金融等便民服务。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两年来,通过商务、人社部门、职业院校、龙头企业和电商协会等,开展技能培训、创业大赛、协会交流、便民服务超过80期3000人,培育了众多的毕业大学生、待业青年、大学生村官、驻村第一书记、包扶责任人成为农村电商开路先锋、致富带头人。截至2017年9月15日,全市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成县域电子商务运营中心5个、乡镇(街道办)电子商务服务所3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379个。其中,在贫困村建设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99个,实现对建档立卡的208贫困村全覆盖。

借力发展 扩大贸易

铜川紧抓机遇,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借助西安国际港务区平台,打造外贸特色品牌,建立境外生产加工、营销基地,扩大建材、陶瓷、苹果、中药材等地产品出口,不断提升铜川对外开放水平。外贸进出口额由2012年的1242万美元增加到2016年3229万美元,年增长11%以上。(铜川市商务局)

新闻推荐

铜川:推行“河长制” 实现“河长治”

市委书记、市级总河长郭大为检查漆水河环境治理工作市长、市级总河长杨长亚检查指导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副市长、市级副总河长刘西林调研河长制推行情况经过环境治理后的耀州区沮水苑夜景印台区同...

耀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耀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