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村民没有完全脱贫,我不能走!” ——记照金高尔塬第一书记胡海鹰

商洛日报 2017-07-18 07:47 大字

“胡书记来了,我们吃上了干净水,出门有了砂石路,生活真是大变样,他是一个好书记!”村里的老百姓这样评价胡海鹰。

胡海鹰是耀州区经贸局的一名科级干部,现在是耀州区照金镇高尔塬村的“第一书记”。他把“让群众脱贫,村民都能过上好日子”作为工作目标。四年来他和村民同吃住,带领208户家庭走在脱贫攻坚道路上,97户贫困户逐步“摘帽”;3次为村民修路,解决全村吃水问题;带领59户贫困户养起了乌鸡,研究学习养殖技术,建立“耀州区照金镇高尔塬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合作社,线上线下寻找鸡蛋销路……他的工作得到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高尔塬村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他从山原地势最高处远眺整个照金,大好河山,一片壮丽之景,可身边的高尔塬村民却仍未脱贫,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这谈何容易啊!“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不把共产党的阳光送到群众手里,我死不瞑目。”这是共产党员郭秀明在入党转正申请书上对党的庄严承诺。想到郭秀明同志的事迹精神,胡海鹰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一定要让高尔塬老百姓脱贫。

刚到高尔塬时,村民对他的到来并没有抱太大希望,有的甚至投来怀疑的目光:“一个在大单位上班的干部,无非是来镀镀金的,哪能体会到山凹里贫困户的难处,靠不住。”然而这些并没有影响他为高尔塬谋发展的热情,他坚信郭秀明精神的核心:“干大事、送阳光”。要用实际行动说话,用成绩来取得老百姓信任,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些贫困的山区村民早晚要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于是,他深入基层,住在村民家中,花了数月时间,跑遍全村二百多户,和村民促膝谈心,了解每一家的实际情况,精准计划扶贫。

原本村民吃水靠得是山里的泉水,每天进山担水,甚是不便。胡海鹰到这里后,四处寻求帮助跑项目。2014-2015年筹资建设9座蓄水池,蓄水量280立方米,铺设水管9公里,至2015年底,全村95%群众吃上了干净安全的山泉水。他说:“农村基本设施到位,基本生活保证了,脱贫也就不是问题了。”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底层人民群众总结的切身经验,这话一点也不假。高尔塬的盘山路蜿蜒曲折,坑坑洼洼,崎岖难行,给村民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胡海鹰从修路入手,先后带领群众3次大修,自己当头扛起铁锨。2015年,又新修砂石山路7公里,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

胡海鹰带领59户村民散养乌鸡与鹅,产无公害绿色鸡蛋、鹅蛋。胡海鹰将日常产下的鸡蛋储存至库房,然后将部分运输至新区管委会旁线下销售,其余则联系电商进行线上销售。胡海鹰很重视电商销售渠道,他认真学习网络技术,建立“耀州区照金镇高尔塬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合作社,通过网络平台销售群众自产的土鸡蛋、土蜂蜜、黑猪肉等农副产品。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村上的一位有着58年党龄的老党员这样说道:“我们这条件很差,胡书记却从不叫苦,深入了解我们人民群众,我们吃啥他吃啥,住我们的石板房,漏雨时还给我们修房顶,他心里装着我们哩,真是把老百姓的事,当他自己的事弄哩!”

村口开农家乐的村民说:“村里以前有老年人腿受伤了,胡书记自己在外头找的大夫,买的药,给把病看好了。前段时间单位想把胡书记调走,他还不走,说事没办完,村民还没有完全脱离贫困,不能走,啥时候日子都过好了再走。这样个好书记,难找!”(本报记者 刘晓帆 通讯员 孙阳)

新闻推荐

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促投资 稳增长 调结构 推动转型提速发展 ——铜川市开展PPP工作综述

王家河流域综合整治项目通讯员李政摄2014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响应国家、财政部及省政府、省财政厅有关精神,结合铜川实际,把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

耀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耀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