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互联网+”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医疗服务

铜川日报 2017-06-27 08:05 大字

在新区咸丰路街道办白家村卫生室的心电图室,大夫正在为一位村民做心电图检查,不到三分钟,检查结果就从上级医院传了回来。在市人民医院的全科医生中心,已经建立起了区域影像集中诊断系统和远程会诊中心,从各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过来的片子都汇集在这里,由全科医生首诊、分诊。同时,在市人民医院已经治疗完毕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也可以从全科医生中心转往患者所在地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服务中心。市级医疗资源随时可以为基层所用,基层闲置的床位设备也可以为上级医院分担压力。

近年来,铜川市紧紧围绕“政府一张屏、百姓一张卡”的总体目标,以应用和需求为导向,以助力分级诊疗为核心,以“互联网+医疗健康”为手段,加大区域卫生计生信息平台、居民健康卡建设和智慧医疗协同服务等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卫生计生服务与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信息化保障。

自2016年底,铜川市启动了智慧医疗协同服务云平台项目,一期涉及远程心电、远程病理和远程影像三个子项目,前期心电项目通过了专家评审,短短几分钟内,基层群众就能收到心电检查结果。目前全市已完成101家医疗机构的心电系统部署,诊断3800余例,完成11家远程影像系统部署,实现诊断600余例,病理系统正在部署和技术对接。平台采取云部署模式,一方面完成跨医疗机构业务协同服务和诊断质量控制,另一方面将结果数据同步通过百姓健康信息服务平台推送至个人手机端。通过该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在影像、心电、病理方面的诊断水平和技术服务协作能力,并以此为切入点,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检查水平,助力分级诊疗的全面持续推进。为探索在上级医院支持下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和“协同诊断-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模式打下了良好的信息化基础。

耀州区东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承担着辖区7000余居民的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自从接入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实现了与市、区级大医院的互联互通,遇上疑难杂症可以随时请教专家,也可以为本辖区居民预约挂号。通过这个信息系统,还为辖区内大部分居民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居民的电子病历以及其他检查信息都储存其中,系统内的所有医疗机构都可以共享。同时,对于辖区内孕产妇、儿童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重症精神病等患者,实现了登记跟踪服务。

2016年起,在市人民医院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市卫计局启动了以市为单位的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目前已完成基础信息采集70万份、制卡60万张,市妇幼保健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市职业病防治院用卡环境改造工作已基本完成,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已启动卡环境改造工作,王益区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卡具已安装,部分机构自助设备也已配备到位,其他区县和医疗机构用卡环境改造工作也同步有序开展。

记者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挂号收费处看到“居民健康卡”、自助机已经开始应用,现行门诊就诊流程特征是先付费后诊治,而使用了居民健康卡后优化了现有门诊诊治流程,实现预付费、诊间扣减诊疗费,减少患者付费频次,方便就医,更提高医院工作效率。

为了方便群众,针对群众在医疗机构支付手段的单一,市卫计局还设计了覆盖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网络聚合支付,通过聚合支付实现用户通过微信、支付宝、电子银行以及居民健康卡电子钱包等方式向医疗机构直接完成诊疗费用的支付。针对健康医疗信息的不对称问题,以居民健康卡为基础认证,打通卫生计生信息平台与手机端的应用,建设了百姓健康信息服务平台,百姓通过微信或APP绑定居民健康卡即可享受诊间信息服务推送、客观诊疗数据查询、报销结算数据查询、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家庭医生签约等信息服务,并通过APP完成诊疗及相关健康类服务的线上缴费,真正利用“互联网+”的手段,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捷与实惠。(本报记者 张欢欢)

新闻推荐

省红丝带志愿者协会捐赠仪式举行 马登科出席

本报讯(通讯员晓露)6月24日,爱德基金会、省红丝带志愿者协会向市慈善暨扶贫协会捐赠仪式在新区举行。市政协副主席、市慈善暨扶贫协会名誉会长马登科,省红丝带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何其聪,市慈善...

耀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耀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