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虽说“血浓于水”,但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他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却胜似亲人。一个普通农家,35年如一日,两代人悉心照顾没有血缘关系的邻家孤寡老人,用质朴的行动诠释

陕西日报 2017-06-15 07:13 大字
本报记者李晓军通讯员白益军

6月的一天,在耀州区关庄镇树林村四组村民余广贤家的院子里,年过六旬的余广贤给身边84岁的老人赵新正递了杯茶,两人倚靠在墙根上,晒着太阳,唠着家常。

赵新正和余广贤一家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从1982年起,赵新正就一直在余广贤家搭伙过日子,余广贤像对自己的老人一样照顾着赵新正,这一晃就是35年。

30多年前,还未结婚的余广贤和父母、弟兄们就住在沟底的土窑洞里。那时,赵新正的母亲去世早,他和父亲就住在余广贤家隔壁的窑洞。两家人相交甚好,余广贤的父母平时都帮衬着照顾赵新正的父亲,母亲帮着他们做衣服、做鞋,父亲帮衬着打水、干农活。两家人日子过得都很清贫,但相处得很融洽。

1982年,赵新正的父亲去世了。“赵新正年轻时一直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家里又没个女人做饭,有时就在我家一块儿吃。”余广贤回忆说。

多年以后,余广贤的父母相继去世。临终前,父母都嘱咐他:“新正无儿无女的,是个恓惶人,你把他照看好,给他养老送终。”这个嘱托,余广贤一直铭记在心,几十年来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赵新正。

家境窘迫却心地善良

照顾邻家老人如亲人

初见余广贤,头发、胡须花白,牙齿全部脱落,一身朴素的黑衣,走起路来步履蹒跚,俨然不像一个刚刚60岁的人。那是清苦岁月留在他身上的痕迹。

1967年住的窑洞,到2009年余广贤一家人还住着。一到汛期,窑洞就会积水,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2010年,村委会看到那破旧的窑洞住着太危险,就把原来学校的旧房腾出来,让老余一家住,赵新正也一起搬了过来。

说起清苦的日子,老余心里不觉得苦,对于儿女他却很愧疚。“大女子是1985年的娃,上初中时学校让交50块钱买校服,我手里都没有,四处问乡党借。女子毕业后,又把校服给了弟弟。”余广贤说。

如今,全家仅靠儿子在外务工的收入生活,五口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但对赵新正老人的照顾却没有“吝啬”过。

2016年,赵新正告诉余广贤自己捡东西时身上没劲。余广贤和儿子连忙将老人送到医院,经检查老人得了脑梗。看病、打针、吃药,余家从不含糊,渐渐地老人身体也有了明显好转。

自从得了场大病,赵新正行走需要拐杖,农村的土茅房很不方便。余广贤便自制了简易马桶,老人如厕方便多了。

“老汉年龄大了,牙也慢慢掉落了,怕老人难消化,我就把面条煮软、菜炒烂。”余广贤说。除了照顾老人一日三餐,余广贤把老人也收拾得干净利落。“你看我买的电动推子,天热了给赵叔把头理了,看着也清爽。身上这身衣服是我女子在集会上给买的。”余广贤边说边整理着老人的衣服。

为了给赵新正一个幸福的晚年,老人喜欢的茶叶、旱烟从来没缺过。平日里,杂七杂八的开销,余广贤也没计算过,更没计较过。

3公里村道上

留下的全是爱

余广贤的儿子在外面靠着拉煤车挣着辛苦钱,2013年在距离学校3公里处终于盖上了新房。

“爸,这下咱家终于能住上平房了,让我跟您儿媳妇好好孝敬你们。”2014年余广贤的儿子高兴地对父母说。

余广贤却给儿子泼了冷水。“新正老汉年龄大了,行动不方便,跟前离不得人,我得在跟前伺候。”儿子知道父亲的善心,也就没有强求,便和身体不好的母亲住到了新房。自此,余广贤便整日往返两地,奔波在这3公里的村道上,腿脚不好的他一走就是50分钟。

“这赵老汉身体不舒服咋办,咋送到附近卫生院?”余广贤灵机一动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每天天蒙蒙亮,余广贤就起来给赵新正做早饭,忙完就骑着电动车去新房那边帮忙或是下地干农活。中午拿点儿媳妇陈英英做的包子、花卷给老人改善生活,下午陪老人说话解闷。晚上,搀扶着老人回他的房间休息。这就是余广贤的一天,寒来暑往,日复一日,在3公里的村道上,留下的点点滴滴都是爱。

35个春夏秋冬

真情赢得乡亲称赞

提起余广贤照顾邻居赵新正的事情,村里人都竖起大拇指。“老余家里情况不好,照顾非亲非故的赵新正这么多年,真是不容易。每天还给老汉换着花样做饭,一天一个鸡蛋,保证老人营养。”住在学校对面的阴香妮说。

“广贤娃好,真是比亲儿子都亲,平时忙前忙后地照顾我,还给我跑养老、办老龄补贴,往派出所、镇上都不知道跑了多少回。”赵新正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揉着眼睛说。

“你眼睛不好,不敢揉,我一会儿给你买点眼药点上。”说话间,余广贤骑着三轮车又跑去卫生院买眼药了。

曾经有人问余广贤:“赵新正不是你的亲爹,为什么你这样照顾他?”

“其实也没什么,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人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我就是给娃树个榜样,以后我照顾不动了,我一对儿女帮着照顾他。”

新闻推荐

梅尧臣诗评范宽

北宋山水画三大家之一的范宽,是耀州区人,史载其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画山水。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是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史称宛陵先生。他的人生仕途很不得意,但却引领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被誉为宋诗...

耀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耀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