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照金村脱贫致富路越走越宽

商洛日报 2017-06-08 07:33 大字
耀州区脱贫攻坚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革命老区照金的群众他们住上了单元楼,可支配收入也增加了,但群众生活到底咋样,贫困群众能脱贫吗?笔者带着这样的疑惑走进了照金镇照金村。

村支书南民政指着停车场的一排排汽车说:“你光看这车,都停满了。以前这里哪有这么多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到照金旅游,我们的日子能不好吗?”村支书告诉记者,照金镇以入选全国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省级文化旅游名镇为契机,瞄准红色旅游精准发力,打好红色旅游助扶贫牌,抢抓扶贫开发、美丽乡村等政策机遇,不断推动红色旅游产业纵深化、全域化、产业化发展。仅2016年,接待游客276.9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4.74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万元,旅游业已成为照金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目前,通过当地村民自愿入股组建陕西照金村红色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参与镇区景区管理,解决了照金当地及周边地区600多人的就业。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就业创业培训、农特产品开发销售、举办文化活动等举措,逐步改变了“脱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发展商贸服务业、种养殖业等,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目前,“股份分红+土地流转收入+商铺租金收入+工资收入+创业收入”五重保险,已系统化解决了群众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让老区群众真正成为旅游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

“照金冬季特别冷,以前一到冬天游客就很少,镇上的餐厅酒店一到冬天就基本全关门了,在这里上班的村民都没了活干。2015年年底,滑雪场开业后,冬天来照金的游客越来越多。现在镇上的商店,就连大年初一都开着门,生意红火得很。”村支书南民政笑着说。

头脑灵活的村民都去做小生意了,那没有经商能力的人怎么办?部分保有土地的群众,收入又怎么提高?

无“业”不兴,无“业”不富,产业扶贫是脱贫的关键。目前,照金镇依靠传统产业基础,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油用牡丹、海棠、养鸡、湖羊等特色种养殖业帮助贫困户脱贫。铜川市永祥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杜俊娥深谙产业脱贫的重要性。2009年,她动员5户群众注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几年来,她的养殖场已初具规模,每年仅养羊的收入就达到了6.8万元。

一人富裕不算富,全村富裕才是富,合作社先后免费为北梁村、瑶曲镇马鞍桥村等周边村84户困难群众发放山羊420余只,带动群众发展养殖业。2014年,随着照金景区的开发建设,游客数量大大增加,杜俊娥和丈夫开办农家乐,先后投资80余万元建成照金生态山庄,鼓励农妇在自己的农家乐上班,动员她们搞蔬菜种植、土鸡养殖,出售自家土特产。在她的带动下,北梁村先后成立了5户农家乐,2户土鸡养殖,带动妇女就业14人。

坚持搬得出、安得稳、逐步能致富原则,经搬迁安置的村民已彻底告别危房,家家户户通上了天然气、自来水,用上了太阳能,日子越来越好。贫困户樊荣耀,搬迁前一家4口人住在不足60平方米的土坯房中,安置小区建成后分到了一套120平方米水电气暖全通的大房子,儿子樊明清也娶到了媳妇,还到集团当起了保安,每个月不仅有固定的收入还能照顾家里人,一家人的生活其乐融融。(通讯员 王存民 谷少炜 寇飞)

新闻推荐

杨长亚会见尼日利亚克里斯河州州长本·阿亚德一行

本报讯(记者陈红娟)6月7日,市长杨长亚会见了来商洛市考察访问的尼日利亚克里斯河州州长本·阿亚德一行。杨长亚对本·阿亚德州长一行表示欢迎。他说,本·阿亚德州长一行在参加丝博会暨西洽会期间,专程...

耀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耀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