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文化底蕴厚重的崔兴村

商洛日报 2017-05-10 07:30 大字
  昔日的崔兴村紧傍耀州城,离城三里许,而今已和州城连一体,堪称“城中村”了。因其地理位置处于“仰韶文化遗址”耀州塔坡西侧,故富含厚重的文化底蕴,深受关注。

  纵览崔兴村,东依古原,西临沮水,南接州城,北毗村落,实实一藏龙卧虎之风水宝地。小村民舍大都建于原畔,人站其上,可俯瞰整个耀州锦阳新城,大气磅礴,气象万千。

  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至5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先民便在这儿繁衍生息,这有出土的大量石刀、石斧、石镰和石锛可证。可以这样讲,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新石器时期,当时的母系氏族首领阴康氏便选中斯处,赖以生存,这是多么有眼光的抉择呀!阴康氏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位人物,在炎帝神农氏之后。《吕氏春秋·古乐篇》有一段记载:昔阴康氏之始,缘“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阔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而宣导之。”南宋朱熹编撰的《通鉴纲目》、罗泌编撰的《路史》等史书中,皆有关于阴康氏治于华原“教民制舞”的记载。也就是说,阴康氏的治地大致就在今步寿原上及周边地区。传说中的“阴康氏”部落的先民,由于生活在潮湿的自然环境之中,加上劳动繁重,所以不少人得了“关节不利”的毛病,阴康氏“教民制舞”这招,的确保证先民身体的康健,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如是看来,“教民制舞”可视为中华舞蹈、健身祛病这一活动最早源头。可以想象,5000多年前的先民,在忙碌的劳作之余,为了缓解疲劳,壮健身体,便按照阴康氏编排的舞步,在今日的崔兴村一带手动足蹈,翩翩起舞,这简直不亚于当今的老大妈扭动身躯、“摇头摆尾“的广场舞,场面该是何等的壮观!如果说,一个富含文化底蕴的所在,会有强有力的领军人物出现,那么,还会由此衍生出一两件魔幻式的传奇故事。

  狐狸修炼成仙,成为人妇,这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屡见不鲜,发生在崔兴村的一桩神奇故事,更是教人浮想联翩,这一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堪称活生生的《聊斋志异》耀州版。

  清乾隆年间,这里还较为偏僻,传说村子里有孔窑洞,住着一位姓崔的小伙,人们习惯称其住处为崔家洞。小伙家贫,靠打柴为生,一日,患病卧床,迷迷糊糊中看到一妇人翩翩而至,扔下一纸包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小伙打开纸包一看,原来是面面药,于是服了下去,顿觉浑身清爽了许多。奇怪的是,在以后的许多天里,小伙每每打柴回家,桌上总是摆放着香喷喷的饭菜,饿急了的他也不多想,便美滋滋地吃将起来。久之,小伙甚感奇怪,便想一探究竟。一日故意早归,当他迈进家门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一位美艳少妇腰系围裙,正在锅前做饭,小伙猛扑上去,一把搂住少妇的腰,少妇挣脱不得,便留了下来,两人遂成夫妇。如此这般,日子过得快乐而安详。在以后的日子里,小伙渐渐懒惰起来,整日游手好闲,不思长进,把妻子好意劝说的话全当作耳边风,妻子唠叨得多了,小伙甚至动起来了拳脚。一日,两口又起口角,盛怒之下的小伙操起门后的扁担,向妻子劈头抡去,说时迟,那时快,妻子倏地变作一只白狐,一阵风似的消失在远处的黑树林里。人们这才知道那贤良的妻子原是狐狸变的。

  如今的崔兴村,正沿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向,迈开大步挺胸前进,如果我们能将这些厚重的文化元素化作发展经济实力的依托,大刀阔斧地予以开发利用,其前景实在不可估量!(杨五贵)

新闻推荐

耀州区“耀·朗读”大赛掀全民阅读热潮

  本报讯(通讯员张健)3月17日,耀州区“耀·朗读”大赛通知在该区引发了极大反响,掀起一轮读书热。  此次朗诵大赛是“耀·朗读”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分为镇办组、机关组、...

耀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耀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