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黄堡工业园区推进耀瓷文化产业转型

商洛日报 2017-05-23 07:30 大字
  210国道黄堡段,一排排仿宋代风格的建筑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广场上“丝路瓷韵、官窑贡瓷”雕塑群再现了古丝绸之路陶瓷产品外销国外、进贡朝廷的场景,高耸在路边的耀瓷文化产业园标示向人们揭示了答案,这里就是黄堡工业园区正在建设的耀瓷文化产业园。

  耀瓷文化产业园大师创意园自去年后半年初步建成以来,短短几个月内,上海通江集团、西凤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国内外客商累计16批210人次到园区考察洽谈。景德镇陶瓷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西安文理学院等学院来这里体验学习,省政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导来园区进行调研,承办了全市耀瓷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黄堡文化发展座谈会等会议,举办了铜川工匠陶瓷组比赛、“展耀瓷风韵”摄影展等活动。许多人不禁产生疑问,这个地方为什么会吸引这么多的目光,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黄堡作为铜川的老工业基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曾聚集了市纺织厂、灯泡厂、电瓷厂、建陶厂等全市三分之二以上的重点工业企业,工厂林立,机器轰鸣,为铜川工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受产品质量、体制机制等因素影响,曾经辉煌的黄堡逐渐沉寂了。之后一段时间,曾发展以水泥及其上下游产品为主的建材产业,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建材产业发展形势持续低迷。

  为了振兴老工业基地,市委、市政府在2009年底做出了成立市级黄堡工业园区的决定。园区组建伊始,大家就在思索,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潜力在哪?前景是什么?这里陶瓷企业特别是家庭式陶瓷作坊多,又是耀州窑遗址所在地,耀州窑博物馆也坐落在这里,随着对黄堡地区认识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市上提出“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全景铜川”的战略目标后,依托耀瓷文化,大力发展耀瓷文化产业的构思逐步清晰,“水泥产业提升、陶瓷产品拓展、耀瓷文化开发”的转型发展思路成为了大家的共识,按照“打文化牌、走产业路”的构思,以陶瓷产业和耀瓷文化产业为转型主方向,开启了老工业基地的转型之路。

  如何走好转型之路?既不能盲目跟进,又不能停滞不前。经过反复研究、外出考察学习后,园区确定了从建设耀瓷文化产业园、加快陶瓷产品拓展、挖掘弘扬耀瓷文化三方面先期入手实施。耀瓷文化产业园规划由“八大耀瓷文化景区板块”和“十五大综合服务板块”构成。

  2015年起,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先期实施了产业园核心区大师创意园项目。项目实施中,妥善处理了文物保护与园区建设、项目资金、国企资产盘活等难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大师创意园主副广场、电子商务中心、大师工作室、陶瓷体验中心已经建成投运,集聚了以孟树锋等为代表的20余名国家、省、市级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初步具备陶瓷展览、工艺体验、线上线下销售、陶瓷个性化定制和举办技能比赛的条件,耀瓷文化产业园项目还成功入选国家文化部2015全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

  按照“三产带二产、二产促三产”的思路,积极招商引进耀州窑陶瓷、观唐陶瓷等现代陶瓷企业,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园区陶瓷工业企业已增加至7家,由原来单一的建筑瓷扩大为高档日用艺术瓷、建筑装饰瓷、电瓷、卫生洁具瓷等,产品种类得到拓展,产业体系不断壮大,2016年园区陶瓷产业占到了全市陶瓷产业产值的56.17%。

  产业需要文化支撑,为了进一步深挖耀瓷文化内涵,园区主动邀请禚振西、和谷、蔡沙等耀瓷界、文化界专家学者进行了8期耀瓷文化讲座,刊发了6期《中国耀瓷》文化期刊,与景德镇陶瓷大学、西安柴窑博物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文理学院达成了园校合作意向,建成运行了“中国耀瓷”微信公众号、中国耀瓷官方网站和电商平台,推动耀瓷文化挖掘传承进一步深入。与此同时,主动对外宣传推广,在第十九届西洽会期间印度总理莫迪访华期间,耀瓷珍品倒流壶被省政府作为国礼相赠,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上,耀州窑陶瓷公司生产的纪念赏盘被赠予嘉宾,耀瓷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转型的路上,经过不懈努力,目前的黄堡地区,耀州窑博物馆和唐宋遗址让人们了解耀瓷的前世今生,文化产业园满足游客观光体验、休闲购物的需求,众多陶瓷企业也有力支撑产业转型发展,一个充满前景的未来展现在人们面前。(本报记者 吴洋凯 通讯员 吴江波)

新闻推荐

商洛市扎实开展移民搬迁工作季度交叉检查考核

  本报讯(记者刘冰剑通讯员马春峰)近日,市移民办抽调各区县移民办业务骨干组成联合检查组,采取听取总体情况介绍、现场查看、走访群众等形式,对全市各区县第一季度移民(脱贫)搬迁重点工作...

耀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耀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