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如何有效开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前咀村拥有一潭令人羡慕的绿水,即前咀子水库。干部群众利用这绿莹莹的水成就了一个

铜川日报 2017-05-10 07:30 大字

  近两个多月来,耀州区小丘镇前咀村的村民们集体采收莲藕。他们身着雨衣,手拿高压水枪,呐喊着,说笑着,行走在水位齐腰深的荷塘中。在一挺挺高压水枪的冲击下,水底的淤泥散开了,一根根如白玉般的莲藕浮满了水面。群众用彩条布自制的小船穿行在其间,繁忙地把一船又一船莲藕运送到岸边。这般劳动情景对北方人来说实在是太新奇了,引得周边许多人赶来,欣赏铜川这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采莲图”。

  “江南风景秀,最忆是碧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歌颂江南美景的经典诗句,今天拿来赞美铜川这个名叫前咀村的地方,当之无愧。

  前咀村位于耀州区小丘镇西部沟壑,全村只有48户人家,但贫困家庭就有18户,贫困占比大。村里共有600多亩耕地,基本都是山地。但这个村子有两个特殊的“宝贝”,一个是一大潭绿汪汪的清水,即前咀子水库,另一个是不能种庄稼的大面积荒滩。在脱贫攻坚中,村镇干部和一些有眼光的群众受外面脱贫致富先进事例的启发,看到了这两个“宝贝”的潜在价值,于是想办法开发利用这些优势资源,为村民谋求产业发展。通过征求群众意见,分析市场,村上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让有能力、有责任、敢担当的村里能人郑家军带领大家发展莲藕种植产业。

  据村民们讲,前咀村已有10多年的莲藕种植历史,但因为没有统一指挥和领导,多年来几户群众小打小闹,满共种了几十亩。即便有个别像郑家军这样的种莲高手,也因为各种原因,一直不能形成规模。2016年初,在大好脱贫攻坚政策的支持下,郑家军的合作社带领群众一下子就把莲藕种植规模发展到380亩,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将村上所有贫困户吸纳进来共同致富。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种植、采收、销售一条龙优质服务,还免费为每户贫困户提供了一吨肥料,并为种得好的贫困户颁发奖励资金。

  贫困户吴军利说,他就是受到1300元奖励的其中一户。他家的荷塘比较大,现在有10亩,其他贫困户至少也有4亩。去年平均亩产2000斤左右,按品质售价每斤从1.5元到20元不等,贫困户最少创收10000元以上。另外,合作社还给村民提供就业平台,为他们增收不少。

  这就出现了个问题,同是一个地方种莲藕,产品差价竟如此之大!郑家军和其他干部群众都认识到“只有好品质才能卖出高价格”。于是前咀村决定打造自己的名优品牌“九孔清水莲藕”,种出让人无法挑剔的高品质莲藕。

  郑家军说:“要想把品质搞上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好的自然环境,一个是精湛的种植技术。”优质环境是现成的,四面环山,沟深谷幽,一年四季白天鹅、苍鹭、野鸭等500多种候鸟千里迢迢轮番着飞来越季,这就足以说明这儿环境好。为了提高技术,村里请专家培训村民,合作社也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网络等方式加强学习。

  莲藕种植已经成为前咀村群众发展经济的重要产业。今年,合作社推出一款4公斤的盒装精品莲藕,一盒卖到了100元,深受西安等周边消费者的欢迎,仅此一项,比去年增加三成收入。

  谈及今后的发展,郑家军说,眼下最迫切的是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把他们村的莲菜放在更大平台上销售,让好产品卖多、卖贵。为了保证货源充足,村里将逐年扩大种植规模。同时,沿水库一带打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发展乡村观光旅游,打造优美的铜川“小江南”。(本报记者 冯洁 程红兰 郭颖)

新闻推荐

基层代表心声 李云南:努力搭上发展快车

  本报记者董渺  5月7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马咀村党支部书记李云南说,娄勤俭同志在报告中指出要把铜川建成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听后...

耀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耀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