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贺家庄—— 闲不下的刘来喜

陕西日报 2017-04-18 15:02 大字
    本报记者 喜顺

4月8日一早8点多,香山寺脚下停车场的蓝色大棚外,老远就看到一位左手残疾的中年男子,正在小吃摊前生炉子。“这人叫刘来喜,先前是个贫困户,他不等不靠,凭着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劲头,一下成了村里脱贫致富的‘红人\’……”村支书路旭辉说。

支书口中的刘来喜,是耀州区庙湾镇贺家庄村向阳二组人,早些年给邻里帮忙时发生意外造成左手残疾。妻子因为疾病导致轻度智障,弟弟刘来生也是智障残疾人,两个儿子,一个入赘、一个学徒。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听着发愁、看着揪心的困难家庭,却是该村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户。

贺家庄村位于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西部,属于陕甘边革命老区,是铜川市照金香山景区的核心区域。2015年,刘来喜家被确定为庙湾镇贺家庄村建卡贫困户后,镇、村“两委”及时关怀和帮扶,刘来喜也决心用实际行动来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2016年,刘来喜同其他贫困户一起走进了村上组织的“种植养殖业”实用技能培训课堂。当他听技术人员讲解关于肉牛养殖技术时,用他的话说就是听得他“心发痒痒”,他觉得妻子和弟弟虽然都智力不大好,但养牛是农民的传统养殖产业,有劳力就行,技术上自己来把握,说干就干。二三月就通过向亲戚朋友借款和银行贷款,筹集资金近2万元买了一头肉牛,念上了他的“养牛经”。“政府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机会,说什么也要好好干。”搞种植养殖业,对残疾人来说谈何容易,但养殖肉牛后,刘来喜一边按照所学认真饲养,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电话咨询技术人员,硬是把肉牛养殖搞得热火朝天。

眼下,来喜家已经从去年的一头肉牛发展到现在的三头,还出栏了一对“双胞胎”牛犊,挣了8000元,肉牛养殖这条脱贫致富路让他尝到了甜头。这不,今年2月来喜还被庙湾镇党委、政府评为2016年度脱贫致富先进典型户。

“腿勤脚快”,村里人这样评价刘来喜,父母早年过世,撑起这样一个残疾人家庭,对一个寻常人来说,都不是易事。“人勤天下无难事”,他就是凭着“结结实实”的勤快和本分,硬是把5间土房换成120平方米的砖混平房,智障的弟弟也被他照顾得白白胖胖,支书说:“遇见他,不是在扫院子就是在给牛喂草。”

今年,一年一度的庙会来临时,来喜又瞅上了这个机遇。“家门口的旅游产业让他有了想法,利用手里的闲钱,他购买了炉子、凉棚、桌椅,开办了农家乐餐饮摊位。成了村里响当当的脱贫致富能手……”随行的村干部介绍说,“这个摊子是3月28日搭起的,除了捎带卖饮料外,主要卖荞面饸饹、凉皮。学厨师的小儿子做,来喜和媳妇打下手,游客多的时候,还得雇邻家帮忙,一天能弄上个三四百元,这个庙会松松弄个5000元不成问题……”

新闻推荐

巩固国卫成果 共建幸福家园 ——访耀州区区长张大军

  今年是铜川市国卫巩固提升的关键之年,近日,记者就进一步巩固提升国卫成果,采访了耀州区区长张大军。  张大军表示,国卫成果巩固提升是全市的一件大事,也是对我们工作能...

耀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耀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