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天清气明,又闻耀州米醋香

铜川日报 2017-04-10 10:06 大字
????张大平在发大麦芽

  “清明、清明,天清气明,每年清明节一过,气温逐渐回升,我也就开始准备着做醋了。”4月5日,记者来到耀州城区渠岸巷一居民区,见到张大平时他正在自家院子里发酿醋所必需的大麦芽。

  在他身后,一排排盖着黄泥柳条盖子的大瓮里不断有醋味飘来,空气中淡淡的醋香弥漫。“这瓮是咱陈炉原先烧的最大的物件,现在都非常少了,这瓮少了,老工艺做的醋也就少了。”这些酿醋的容器,张大平视它们为宝贝。

  “现在瓮里还有少量去年做的醋,剩不多啦,这几天就把空瓮洗净做新醋。”张大平说,因为酿醋对温度和阳光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每年的清明节过后到农历八月十五是酿醋的最佳时间。

  “我是在生产队的时候跟着师傅先学的做糖,再学的做醋。老手艺人都有‘冬糖夏醋\’的传统,一年四季人都不闲下。”张大平所说的“糖”就是大家熟悉的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耀州雪花糖,“醋”便是耀州米醋。

  “做醋和做糖用的料和锅都是一样的,就连最开始的步骤都一样,所以我这儿冬天是糖坊,夏天是醋场。”张大平一边说一边带着记者到他的作坊里参观。

  张大平介绍,虽然酿醋比做糖轻松,但是酿醋对技术的要求更高,因为醋的生产周期长,在经过蒸米、拌大麦芽、发酵缸发酵、淋出糖汁、入瓮下曲、封缸等多道工序之后,还要经过100天的暴晒,只有晒足了时间才知道醋是晒熟了还是坏了,不像做糖一两天就知道好坏。“从清洗醋瓮到把谷子碾成米、发大麦芽、制曲,每一个环节都要掌握好,细节决定了这一瓮醋的成败。”张大平说。

  “最近清明节很多人从外地回来祭祖,返程的时候都要来我这儿带上些醋,还有不少人都是慕名来买醋的。”说起大家对自家醋的青睐,张大平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多年前,一位吃惯他家米醋的买主因为工作调动,一次性买了很多瓶醋带去新的工作地点,四年后无意间发现了角落里被遗忘的两瓶醋,打开之后发现醋的香味依然纯正,这位买主还专程去张大平家告诉了他这件事情。如今再提起,张大平记忆犹新。

  “因为是用粮食做的醋,真米实曲,经过酿造后味道特别纯正,酸中还带一点甜味,调凉菜尤其好。用老工艺酿出的醋品质好,很多人都建议我把醋销售到外地市场,娃也建议再包装一些礼品醋。”张大平说,大家的建议都是以后可能发展的方向,但现在首要的还是把质量的底子打好,因为在他的心里还有另外一个申遗的愿望。

  2013年,张大平为自家的雪花糖申请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牌,雪花糖因此名声大噪,成为铜川市一张更加闪亮的城市名片。如今,张大平还想为耀州米醋申遗。他说,“我下一步就有这个打算,现在咱们铜川正在转型,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铜川旅游,如果耀州米醋申遗成功了,大家来铜川的时候又有了一个可看的地方,多了一种能带的特产。”(本报记者 韦懿 郭璇)

新闻推荐

新区特色农业有序推进

  本报讯(记者陈娜)新区管委会按照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和新区城市总体规划目标,坚持城乡总体统筹协作发展,以全新理念、高规格修编新区农业发展规划,2016年结合城市发展,建设美丽新...

耀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耀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