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北关 刘辉

铜川日报 2017-03-22 00:00 大字
  铜川位于一个川道之内,南边叫川口,北边叫北关。由于川口过去离铜川的市中心———市政府很近,故而我感觉:人们对川口还是比较熟悉的。另外从西安来铜川首先要经过的是川口,走到头才是北关。所以一般人对北关的熟悉度,远比不上川口。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家住在川口,对于北关则知之甚少。平时上街也就是走到文化宫附近,再远一点就是基建公司,充其量到电影院。换一种表述方式:经常去的地方是十里铺(文化宫附近)、七里铺(基建公司附近)、五里铺(电影院附近)。这种几里铺、几里铺的叫法,在七八十年代还是比较盛行的,现在人们几乎不这么叫了,取而代之的是“华润万家”“百盛”“星光百货”等商场的名字或“文化宫”“大同桥”“三里洞”等地名。

  以前不知道“铺”是什么意思,大人这么叫自己也就跟着叫。后来才知道:“铺”其实就是驿站。因为县城在北关,所以以北关为中心朝川口走,依次是五里铺、七里铺、十里铺和二十里铺。

  小时候,我基本上都是在川口附近活动,很少去北关。印象中北关就是农村、郊区,到处都是菜地。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到北关的次数增多,才渐渐对北关有了认识。可是到了北关之后才发现北关又有南关和北关之分:靠南边一点的地方叫南关,靠北一点的叫北关。南关距离北关也就是二里地。这一下子让我糊涂了。按理说一座县城的南关距北关少说也得十里地,可铜川却与众不同,太另类了。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传承了。铜川的历史也就越来越清晰地摆在人们的面前。其实铜川的发祥地就在北关。听老人讲,铜川过去的县城很小,从南门到北门也就是二里地。有人说,在南门砍了一个人,结果人头一下子就滚到了北门,你说县城小不小。但是别看县城小,那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县衙、文庙、武庙、魁星楼、邮局、书店、醋坊、油坊等,一应俱全;老钱家的大刀面、三翻六转的锅盔,口味独特的凉皮等小吃也是应有尽有。街上道路不多,但都是“石子路”;城墙不高,却是“砖包墙”,比耀州城墙还阔气呢。

  铜川虽小,但历史却很悠久。早在北魏时期就设置了“铜官县”,北周时期又改为“同官县”,解放后改为“铜川”。

  同官县并不像其他县城那样是一个完整的长方形,它没有东北角,形象一点的说法就是东北角像是被人用刀砍掉一样。从风水学的角度说,东北角主“鬼”,不吉利。故而县城没有东北角。县城的整体布局以县衙和重兴寺为两个极点,以济阳塬和古漆水河道为阴阳转轮,构成太极图形,非常符合风水城市的标准。

  同官县遗留下的古迹现在还有一些。如姜女祠、重兴寺塔、方泉、济阳寨等。

  孟姜女的传说在中国广为流传,可以说家喻户晓。关于孟姜女的故里却颇有争议,但根据《陕西通志》《大名一统志》《郡国志》以及山海关孟姜女庙刻记载,孟姜女是陕西同官(今铜川)人。在北关金山山麓就有一座始建于宋代的久负盛名的姜女祠。姜女祠,面临清溪,背靠青山,环境幽雅,小巧别致,实为祭祀孟姜女和郊游踏青的好去处。

  重兴寺塔,又叫铜川塔。位于印台区(原同官县城)北街山坡,始建于北宋年间,为六棱七层仿木建筑结构,密檐式实心砖塔。通高约13米,底层每边长2米多。雕饰富丽,造型精美,塔顶有仰覆莲座覆钵和相轮、宝珠等组成的铁刹。塔内有梯,可登塔顶,俯瞰市区景色。

  方泉,位于现如今的方泉小学附近,又名汲灵泉。此泉有千年之久,水质甘甜、宜酒,四季不枯。日出水量百余吨,曾为邑地七千多乡民提供水源。2005年在泉旁边的杂草中发现一块残碑,碑体刻着柳体楷书“方泉”两个大字,曾一度被误以为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所书。

  济阳寨,位于北关济阳山上。《同官县志》记载:“同官古城,西依济阳山,山巅有村,名济阳寨,乃一千六百年前符秦的同官护军驻地”。明代著名政治家、学者寇慎就是济阳寨人。现在的济阳寨还残存着一些土质城墙,依稀可以看到过去的规模。

  位于“同官八景”之首的“济阳夕照”说的就是济阳山。有诗云:“步履西城外,岚光锁翠微。山僧经欲歇,林鸟倦犹飞。远树摇空碧,层峦荡夕辉。赤城如在望,凭眺暮忘归。”好一幅“夕阳鸟飞图”啊。可以说姜女祠、重兴寺塔、方泉、济阳寨如四根擎天巨擘,支撑起了同官的历史,也支撑起了铜川的未来。在古同官县,曾有许多名人留下过诗文或墨宝。在清版本《同官县志》卷之十杂术志《寓贤》一题中写有杜甫:字子美,少陵人,遍游秦蜀之地,尝驻车同官,有“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之句,置于县署壁间。这记录的就是唐代大诗人、诗圣杜甫在同官的故事。安史之乱后,杜甫携家人自白水逃往鄜州(今富县),他途经同官时,在同官县城驿站寄宿几日,留下“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的墨宝,置于县署墙壁之上。

  岁月的铁鞭,无情地抽打着大地。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已成为陈迹。

  前些年,北关老街道还有一些老铺子:老式的建筑,老式的招牌。常有农具、日杂等货物堆在门口,多多少少还有一些历史的味道。这几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老北关残存的古迹已经不多了,老物件也很难寻觅了。但纵使岁月再是无情,也难以磨去历史的痕迹和同官后人对同官的景仰之情。

新闻推荐

梦幻陈炉 千年炉火不熄

  陈炉古镇,位于铜川市印台区东南方向20公里处,因“陶炉陈列”而得名,因“炉火千年不绝”而扬名。这里有“土和火”孕育出的“精灵”——陶瓷,是中国古老名瓷耀州瓷的发祥地之一,素有渭...

耀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耀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北关 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