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探访铜川档案馆里的“珍宝”

铜川日报 2016-11-23 00:00 大字

????图为修复后的光绪四年地契

本报记者 田易轩 赵玉競

走进档案馆的展示厅,清代地契、民国时期的各种证书、红二方面军在陈炉、煤城崛起、文革中的铜川……厚重的历史文献一一映入眼帘。这些档案从清朝、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后,按时代脉络,展示了铜川城市的变迁、人民生活的变化、历史事件及建设发展足迹,组成了铜川的城市记忆……

“珍宝”进馆记

档案馆里的档案不仅还原了铜川历史的真实面貌、留下了铜川发展的历史印记,还承载着铜川人民深厚的年代记忆。正是档案馆的存在使这些珍贵的资料得以保存、复原,并将这份厚重的历史画卷以带着时代痕迹甚至略显残缺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但是,由于公众对档案征集缺少了解,加之年代久远导致的损毁和流失,档案工作如同无源之水,变得难上加难。一些珍贵资料的散存、散失就像历史玉钗上遗落了珍珠,充满残缺和遗憾。为了进一步丰富铜川档案馆的馆藏,更多更好地还原铜川历史的真实面貌,完整保存城市记忆,铜川档案馆通过各种形式和多方走访,收获了不少曾经流落民间的“宝贝”。工作人员手捧着厚厚的本子轻轻地放在记者面前,翻开本子,工整的字体记载着,《孙氏家谱》、《王朝模家谱》、《李自立书法》……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本子上记的都是代为保管的档案,我们为了留住老祖宗的文化,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移交、捐赠、寄存、代为保管、收购等方式。”

采访时,王钧告诉记者,最近,市档案馆将光绪年间上海扫叶山房版线装本的明人张溥所辑的《傅鹑觚集》收藏入馆。傅玄,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西晋初年的文学家、思想家,历任县令、太守、典农校尉、司隶校尉,赐封鹑觚子。傅玄的思想成就主要有唯物论的哲学思想,认识论上的朴素唯物主义。政治思想成就主要是“民本”思想,认为“国以民为本”,民安则国安,民危则国危。他的文学著述颇丰,诗赋、散文、史传、政论无不擅长,著有《傅子》《傅玄集》等,但都已失传。传世之作只有明代张溥所辑《傅鹑觚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傅玄的文辞之美,深为世人所赞,足可以与《杨子》《墨子》《孙子》《孟子》齐名。

机缘巧合,铜川市档案局收到山西平遥县侯高升老先生的来信,获知《傅鹑觚集》的信息,联系沟通后,从侯老先生处征集到了这本明人张溥所辑的《傅鹑觚集》。该书的收藏,不仅丰富了馆藏资源,也为研究铜川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珍宝”重生记

推开档案室大门,一股刺鼻的味道扑入了记者的鼻腔……防潮剂、杀虫剂和长期不通风使得档案安全地“生存”在这个空间内。开门、取档案、锁门……不停穿越在档案室的周云说:“作为13万卷档案的守护人之一,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档案的安全都要放在第一位。这里的每一份档案都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利益,如果由于我的马虎导致了档案的损毁,那么就会伤害到关心档案的人。”

为了确保档案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守护者们每一天都绷紧神经时刻关注着档案库里的温湿度、虫霉防治、防尘、防火、照明管理,这项工作他们从来不敢懈怠。

为了让这些珍宝展现在铜川人的眼前,工作人员做足了功课。“从去年的11月份到今年的6月份整整8个月时间,我一直待在档案室里,从早待到晚,轻轻翻阅这些珍贵的档案,从中挑出具有特色的档案,将这些档案选出供市民参观。”王钧说。

刚收回来的档案,粗糙不堪,从业多年的市档案局保管利用征集科武则华告诉记者,档案馆内所有需要修复的档案都要经她之手“起死回生”。

让我们看看武则华修复民国档案的经历。武则华拿到档案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着手修复,而是先了解档案内容。在修复民国时期档案时,武则华先将一张面积大于档案的塑料纸平铺台面,用棕刷刷平,然后再正面朝下铺上档案、刷平,以此隔开桌面和档案便于后面挑启档案。修补工作这才开始,武则华小心地用镊子将档案的卷角,破损处理顺、排好,这个工作就花费半个小时,是整个过程中耗时最长的。再用羊毛刷将用面粉、水、明矾以及其他一些防虫防潮药剂自制的浆糊轻轻地涂抹在档案背面,然后取比档案略大的专用托纸一边用羊毛刷来回轻刷,一边慢慢裱糊在档案上,不能松散更不能留下气泡。最后将档案悬挂纸墙上晾干后便可收藏或装订,整个修复工作也全部结束。“冬天不能用热水来自制浆糊,水凉得渗手,一冬天手上冻裂的口子就没好过,但为了修复这些珍贵的历史档案还是忍痛挺了过来。”武则华说。

“珍宝”背后的故事

铜川档案馆现有馆藏档案13万余卷(件),这些档案特色鲜明、内涵厚重、价值珍贵,轻轻翻阅时,这座城市的历史便会浮现……

清代地契“长”成啥模样?铜川第一座高楼位于哪里?民国结婚证书有啥蹊跷?带领记者参观档案馆展示厅的讲解员王钧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是建国后的两份地契,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土地征用条例公布前(1953年11月前)土地允许买卖,在买卖土地时仍需书写地契;从这里开始就进入到我们第二个单元,“民国时期的各类证书”。这份是民国二十七年的结婚证书,大家看在证书中央写着“天作之合”,证书从中间撕开,男女方各持一半;这是在火车站附近铜川第一座服务大楼……

提及镇馆之宝,王钧将记者带进神秘的三号展示厅,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正面用丝织而成,长4.517余米,宽0.316余米的卷轴式诰命。这帧诰命从右至左依次分为褐、白、蓝、红、黄、白、绿、白8个色段,并分别织有本色与间色祥云图案。正文写于中间5个色段上,保存完好。王钧说,铜川市档案馆现珍藏的这一帧明代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五月二十四日宪宗皇帝颁给当时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王恕及两位亡妻的诰命(制诰文书),距今已有近550年的历史。

王恕是三原人,据史书记载其在官场供职40余年,经历了4个皇帝,始终“劳效弥积”,所以宪宗皇帝方才“恩典宜加”并“赐之诰命,以示褒嘉”。王恕至告老还乡,官拜从一品,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是陕西历史上一名官位较高且极有名气的官员。他为官耿直廉洁,因而每遇到朝廷有不应该办的事,惟其敢直言纳谏。当时流传有一句歌谣:“两京十二部,惟一有王恕”,意指只有王恕一个人敢于坚持讲真话,报实情。

采访完,准备离开档案馆时回望身后这13万件“珍宝”带来的震撼波涛一般卷挟着被时间打磨过的厚重而泛黄的历史汹涌而来,心潮澎湃……

新闻推荐

照金景区为1082棵树木挂牌

本报讯(记者董唯韦)今年以来,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围绕照金景区5A级景区创建工作,把核心景区树木挂牌工作作为重点和亮点,不断提升景区旅游环境,充分发挥景区科普教育功能。自8月份该工作启动以来,...

耀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耀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