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琴:一双手撑起幸福家
本报记者 田甜
说起“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生死相依”的爱情誓言,可能许多人想到的都是一些精彩的电影桥段。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人用行动践行着这句爱情誓言,而张秀琴就是其中之一。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靠自己的一双手撑起一个家,守护着全家的幸福。讲到她的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家住耀州区小丘镇移村三组的村民靳兴亮和妻子张秀琴结婚多年并育有一女,是典型的计生户家庭,也是当时大家羡慕的三口之家。二十多年前,这个家庭过着平凡舒心的小日子,妻子勤劳贤惠,女儿听话乖巧。靳兴亮一边在外面打着小零工,一边帮着妻子共同经营家里的五亩麦田;妻子张秀琴一边照顾女儿和丈夫,一边帮助丈夫分担农活,小日子过得也是怡然自得。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88年一天,高血压、脑梗等疾病的突然袭来,使年轻力壮的靳兴亮瞬间瘫痪在床,顶梁柱的突然“倒塌”使30岁的妻子张秀琴重受打击,眼前发黑。女儿还小,家境贫穷,生活全凭丈夫打工和他们经营的薄田来维系,灾难的突然降临一下子使家里变得一团糟,为了给丈夫看病,张秀琴把家里值钱的东西全都变卖了,日子也变得紧巴起来。
一个弱女子怎么能扛起这个三口之家呢?是离开呢?还是留下来照顾丈夫和女儿?一个个揪心难题不知使张秀琴在多少个深夜里悄悄地哭泣。抉择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更何况是人生的抉择。可看着乖巧的女儿和躺在床上的丈夫,她的心瞬间就融化了。最终张秀琴还是坚定地选择了留下来,把温暖的阳光和疼爱的心放在照顾丈夫和女儿的身上。
事发后的第二天,她擦干眼泪,给丈夫洗衣、擦身、端水、喂饭。一段时间后,就在张秀琴为丈夫忙前忙后,照顾着一切的时候,丈夫的病情突然加重,生活无法自理,情绪尤为急躁,脾气也变得古怪,容易发火。这时的张秀琴依旧没有放弃丈夫,放弃这个曾经幸福无比的三口之家。为了生活,张秀琴起早贪黑地干农活,打零工,因为丈夫瘫痪,生活不便,她不能离开村子,每次离开家干活时,只能让年幼的女儿或是邻居帮忙照看丈夫,自己每次离开三四个小时就要回家看看才安心。
面对自己情绪低落,脾气大改的男人和年幼不懂事的女儿,多少次,她被生活的艰难压抑得想要放弃,可再怎么苦,她始终都在坚持。她说:“他得下这病,我当时都不知道该放弃还是应该把这个家维持好。但想到他从小没爸没妈,跟我成立了这个家庭,还有了娃,所以我不能放弃他,得对他负责。我下狠心要把他管好,把娃管大。再苦再累都不嫌。”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她的不懈努力和亲戚朋友的帮助下,丈夫接受了自己生病的现实,情绪也慢慢稳定下来,看到妻子的辛苦和不容易,丈夫开始慢慢地配合,并尽可能地给她减少麻烦,女儿也慢慢长大,开始上学。虽然她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但看到丈夫和女儿生活得健康快乐,她就感觉自己有着无穷的力量坚持和支撑。终于,2004年女儿嫁到耀州区寺沟村,过上了自己的幸福小生活,这让张秀琴心里的一大块石头落了地。想起母亲这些年的付出,女儿流下了眼泪,说:“我妈二十多年来对我和我爸的照顾无微不至,是她的努力,使我们从最贫困的家庭能够一天天地幸福起来,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我会牢记在心。”
二十多年过去了,没有人知道张秀琴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承受了多少生活的磨难。如今58岁的张秀琴,她整整照顾了这个瘫痪在床的男人28年,一个女人的青春能有多少年!张秀琴,一个朴实无华的农村妇女,她从不会用华丽的语言表达爱情,更不会用崇高的辞藻形容幸福,她只是用行动诠释着不离不弃,用真情感动着乡里乡亲,用双手撑起了这个幸福的家。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白益军)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役,耀州区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模式和新机制,全面提升扶贫开发质量和效益,多措并举激发扶贫脱贫活力。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新试点。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公...
耀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耀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