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耸的烟囱,是他眼里的“风景” 记市生态环境局王益分局环境监察大队长杨海潮

铜川日报 2019-12-20 07:34 大字

本报记者 朱红卫 通讯员 王兴

1971年的李家塔,空气中充满了硫磺的味道,这是杨海潮出生的地方,儿时的他以为世界上所有的地方都该是这样的。在煤堆上玩耍一天,回家洗手,顽固的黑色污渍总是搓不干净。

2019年的李家塔,清风徐徐,杨海潮抬眼望去,遍野绿色,遥望城中,最高的那座楼也清晰可见。他就势躺下,泥土与青草混合后的特有香味扑面而来,望着蓝天,他不禁忆起当年。

谁家的烟囱不冒烟

那是1996年的隆冬,年仅25岁的杨海潮搓着冻红的双手,迈进了印台区城建环保局的大门,从小饱闻“硫磺味”的他,在心里暗下决心——定要让下一代与硫磺味的空气告别。

这一步迈出,便是23个年头。

“那时候的环境监察所,主要工作就是管理企业,以“谁污染、谁治理、谁交费”为准则。当时群众整体环保意识淡薄,我们出去检查,都会带上打印好的工作职责,边工作边宣传。不然人家不知道你是做什么的,以为你是环卫工,负责清扫街道。”谈起刚入职时的窘境,杨海潮记忆犹新,那时到企业检查,你告诉负责人烟筒冒烟了,人家直接就回答,别家都是这样,谁家生产烟筒不冒烟。

1996年,全国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年GDP增速已达71814亿元,增长率9.9%,“生态环境保护为经济发展让路”成为部分城市的首要发展理念。以煤城而闻名于世的铜川,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为国家贡献了6亿多吨煤炭、2亿多吨水泥,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一个资源型发展定位的城市,在大众眼中却被戏称为“一个连卫星都看不到的地方”,那时“出门戴口罩,走路眯着眼,吃饭捂着碗”是外界对铜川的形象比喻。生态环境保护为经济发展让路的发展理念,引发了地区环保意识的阶段性缺失,一时间,铜川地区环保工作的开展,面临着进退两难的窘境。然而,杨海潮并没有气馁,他坚信,时间与汗水会证明一切。

“土匪”摇身变做好人

1999年,铜川全面展开散煤专项治理行动,杨海潮与市、区煤烟大队和公安局组建了联合执法队伍,到三里洞某家属院拆除煤棚,未曾想铲车还未驶至煤棚近前,却忽然从院子里冲出了一群年过半百的老人们,这50多位大爷大妈有的扒上车身,有的坐到车前,阻拦铲车施工,安全起见,执法队只好安排全员先行离开。结果走的时候,老人们却高呼——“土匪”走了!“土匪”走了!

杨海潮心有不甘,一个正经的环保工作者,却被老百姓称为“土匪”,这让他整夜无法入眠。辗转反侧中,他渐渐明白,还是工作中的沟通不到位,老百姓不了解拆除煤棚的意义。第二天一大早,他便与执法队前往家属院与住户代表座谈沟通,整整6小时的交流,总算让住户同意了煤棚拆除。拆除后没几个月,住户院里耸立起两个配备了除尘器的锅炉房,家家户户接通了天然气,有了锅炉也实现了住户的集中供暖。

次年,杨海潮去该家属院例行检查,门房一见是环保的车,大老远就把门打开了,那群原来躺在铲车前的大爷大妈们,见到杨海潮就笑,“集中供暖就是好,以前一到冬天,家家户户都烧煤,烟筒里冒着烟,呛人得很,年纪大的人都不敢出门。现在空气好多了,天气好的时候,大家能出门遛弯,锻炼锻炼了!”杨海潮说,这是他进入环保局以来,第一次感受到群众的认可,一个笑容和一次握手,都使得杨海潮的内心日渐踏实,每一个细微的表情与动作,更见证了群众环保意识的提高。

现如今,大到企业资质审核,小到饭馆的开办,都要符合环保相关标准,检测及审批手续的增设,杨海潮和他的同事们更加忙碌了,他们奔赴在环境监察一线,用青春和热血践行着保护绿水青山的庄严使命。

烟囱是他眼中的“风景”

“干环保时间久了,感觉自己都染上了‘职业病’!”杨海潮自嘲道。难得出门旅游,别人都是看风景,而他却在四处张望,东边有没有烟囱,西边哪家工厂在冒烟。环保工作多年,让老杨形成了惯性条件反射,你要问他哪个地方怎么走,他一定会告诉你,沿着第几个烟囱右转——他眼里的地标,就是烟囱。

多年的环保一线工作经历,让杨海潮积累了丰富的现场判定经验。在设备紧缺、人力匮乏的年代,环保案件的处置,全凭办案人的鼻和眼。2007年,有线索称印台鸭口矿废水直排至铜川和白水交界处的林皋水库中,使当地的鱼塘受到了污染。杨海潮与同事顺着鸭口矿,沿河徒步十几公里,边走边看,边看边闻,这才判断出受污染的区域范围。经过5个多月的协调,鸭口矿新建了污水处理站,废水经处理后实现了达标排放。谈起这个案子,杨海潮至今还感慨不已,“以前遇到这种跨流域的污染案件,处理时间长还不好确定情况,现在可大不一样了,检测设备全而精,人力也补充了不少,再遇到这种情况,直接在出水断面取样化验,拿样品进行检测,就知道详细的数据,方便了不少。”

有句话杨海潮常挂在嘴边:“执法必须要严谨,环保执法更不能松懈,法律法规和执行标准都要烂熟于心,面对执法对象,得能说出个一二三来,让他们认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性”。他先后起草了《王益区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思考》《关于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的指导意见》等调研文章15篇,制定并下发各类通知32份,起草各类报告24份,边工作边思考,时刻践行着一位老环保人的初心。

23年,转瞬即逝,刻在岁月年轮之上的,不仅仅是他为环保事业奉献的宝贵青春,也刻下了熠熠生辉的光环。23年来,杨海潮先后被评为环境保护大检查先进工作者、生态环境部2013年度先进个人、2016年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18年被任命为全国第35组环境督查组组长,负责四川省内江市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督查,圆满完成了督查任务,受到了国家生态环境部的高度赞誉。

新闻推荐

铜川市全面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

本报讯(通讯员许军利王娜)近日,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先后印发了《关于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关于提高孤儿基本生活最...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