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区“三力”行动破解区域化人才发展难题

铜川日报 2019-10-21 10:17 大字

本报讯(通讯员 阮世东 王娟)近年来,王益区委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工作理念,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针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等难题,重点在引智、聚智、用智上精准发力,着力破解区域化人才发展困境,为王益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人才动力。

“借力”行动,探索柔性引才新路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王益区建强引才制度保障机制,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的若干措施》《王益区人才公寓管理暂行办法》等措施办法,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柔性引才新模式,走好引才“先手棋”,利用高校智慧高地优势,借助“外脑”为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先后与国内知名院校清华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长期校地合作关系,通过“政府搭台、部门联动、高校唱戏”的方式,对王益区农村能源调研、农村小学景观设计、农村集市改造、特色文化产业、乡村振兴规划、城市党建及社会治理等课题进行调查研究、规划设计,为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宣传策划、社会治理经验推广等方面提供了蓝本。重点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的总要求,整合高校相关专业优势,打造合作平台,与清华大学共建乡村振兴工作站和教育教学远程站,将王益区作为清华大学及国内外高校人才驻点开展乡村振兴服务的“人才飞地”,定期选派清华优秀学子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服务,为乡村振兴提供顶级专业化智力支持。同时,加强企业与高校“联姻”,助推企业发展。火凤凰艺术陶瓷有限公司与西北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挂牌成立“耀州瓷文化研究中心”和“西北大学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以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科为中心整理研究耀州瓷的历史文化演化脉络,开展耀州古瓷学术领域方面的研究,为企业提供可用于研究文化新品的文创元素,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发展。

“聚力”行动,厚植人才成长新沃土。良土必定成金,人人皆可成才。王益区坚持育字当头创新培育模式,结合区域事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针对民生所需、产业所需突出人才培养重点,打造人才梯队。创新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项目,建立以熟带生、以优促新、互学共进的帮扶制度,充分发挥优秀人才传帮带作用,促进补充“新鲜血液”,培育青年人才。积极探索“个案+示范、实习+观摩、固定课堂+跟踪服务”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培育模式,结合全区农业产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开设手工艺、种养殖、设施农业等课程,培养出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生力军”。建强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平台,建设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培养孵化创新创业青年人才,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和创业就业,形成优秀人才“百花齐放”、发展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势头。筑牢本土人才储备库,聚智聚力把本土人才锻造成“土专家”“田秀才”“带头人”,建设了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人才队伍。

“助力”行动,搭建人才助推发展新平台。用好人才就是播撒希望,王益区创新搭建人才发展平台,让人才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不断激发人才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活力。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立足实际,引入“智库专家”团,针对城市党建社会治理,以“红旗经验”作为重大课题进行深度挖掘,从更高层次对王益区党建引领下的“红旗经验”进行总结、提升和论证,发挥其在全省及全国的示范作用。以识别人才、激发人才活力为突破口,在全区实施“技冠王益”工程开展“王益英才”评选活动,从各行业领域选拔精英人才,激发各领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形成见贤思齐、创先争优、创新创业的工作态势。发挥人才智力引擎作用,聚零为整组建司法、卫生、科技、农业、宣传、教育六支人才队伍,搭建人才助力脱贫攻坚平台,让人才各得其宜。各类用才平台的搭建打通了人才与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的之间的“最后一公里”,畅通了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通道,为“五个王益”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新闻推荐

杨凌农高会铜川展团 聚焦“3+X”特色产业发展

近日,记者获悉,第26届中国杨凌农高会铜川主展位确定在C馆,主题是“乡村振兴及脱贫攻坚展”。在布展工作方面,铜川聚焦“3+X”...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