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从统计看铜川新变化(2)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铜川日报 2018-10-28 08:12 大字

改革开放40年,是经济结构在持续较快增长中不断调整优化的40年,是发展活力提升、城市转型步伐加快的40年,也是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的40年。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40年来,三次产业在调整中均得到长足发展,现代农业发展良好,工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服务业扩规提质增效。三次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占比由1978年的9.4:67.8:22.8调整为2017年的7:51.6:41.4。

经济转型迈出新步伐。2009年铜川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市委、市政府坚持“城市转型,产业先行”思路,抢抓机遇,加速转型,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工业支柱产业强、接续产业快。全市大力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煤炭就地转化、水泥产业改造提升、铝产业链延伸和陶瓷产业振兴步伐,形成了以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代表的煤、电、铝、水泥联产联营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71.3%。同时积极培育电力电源、装备制造、医药、食品、旅游等接续产业。2017年,规模以上企业中,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等接续产业36户,占16.3%,较2002年增加23户;接续产业产值已由2002年的不足3亿元快速提升至2017年的71.91亿元。

全域旅游火、商贸服务旺。全域旅游加速推进,铜川博物馆、照金干部学院、药王山养生文化体验中心等50个重点旅游项目顺利推进,四大景区建设坚持国际视野、高标准规划设计,强力推进;乡村旅游特色鲜明、快速发展。2017年接待游客1750.3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4.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46%和37.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5%和8.5%,分别高出当年GDP增速5.9和0.9个百分点。

非公经济迅速壮大。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迅速发展壮大,已成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从总量看,2017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81.4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2.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非公增加值4.42亿元,第二产业105.15亿元,第三产业71.91亿元。从行业看,工业企业数量多,批发零售增长快。规上工业非公企业182户,限上批发和零售业128户。从发展变化看,非公经济增加值由2003年的18.91亿元提高到2017年181.47亿元,增长了8.6倍;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由38.9%提升到52.1%,提高了13.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正成为铜川经济重要支柱,撑起国民经济“半壁江山”。

城镇化步伐加快。铜川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56.2%上升到2017年的64.63%,上升了8.43个百分点。城镇总人口年均增加4582人,乡村总人口年均增加445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推动了居民消费升级,并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也不断增强,2017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数达11.27万人。

(市统计局张东、杨健供稿)

新闻推荐

老城区工业用地退出、棚户区用地改造,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 陕西铜川“深耕”土地资源

编者按:10月25日,《经济日报》以“陕西铜川‘深耕’土地资源”为题,对铜川市牢固树立“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发展...

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川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