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工业用地退出、棚户区用地改造,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 陕西铜川“深耕”土地资源

铜川日报 2018-10-26 07:36 大字

编者按:10月25日,《经济日报》以“陕西铜川‘深耕’土地资源”为题,对铜川市牢固树立“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发展理念,创新国土资源管理、利用方式的改革探索的做法进行了报道,现予以全文转载。

自然资源部前不久发布《全国城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情况通报》,陕西铜川市位列全国560多个城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主要指标前20名。其中,铜川市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消耗新增建设用地0.3平方米/万元,排名全国第7位。铜川市牢固树立“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发展理念,创新国土资源管理、利用方式的改革探索。

走进铜川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正在建设的集标准厂房、行政办公、商务办公及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光电产业创业园主体大部分已经竣工。该项目总投资12.06亿元,建筑面积12.76万平方米,容积率达到1.7,预计年产值8亿元。这种“园中园,大共享”模式有效实现了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计划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提前预判、预审是铜川加强源头管控提升用地质量的关键一招。近年来,铜川市以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总抓手,依据《限制用地项目目录》《禁止用地项目目录》等,严格审查项目用地控制各项指标。通过预审,两年来铜川市累计核减用地500余亩。2017年,工业用地容积率比2015年提高21%。目前,正在酝酿出台的铜川市“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不仅严控用地规模,更监督用地项目质量。铜川市国土局用地科科长李东锋表示,“按照新指标,铜川每公顷土地投资强度将高出国家标准4倍以上”。

针对以往土地利用中“重审批轻监管”的弊病,铜川市建立了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巡查制度,出台了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工作和攻坚方案,一地一策,多方联动。2015年以来,共清理处置闲置土地9宗逾660亩。

“深耕”土地资源,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和乘法。作为资源枯竭转型城市,近年来铜川积极开展老城区工业用地退出、棚户区用地改造,精细化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

漫步铜川耀瓷文化产业园,千年陶瓷文明与百年工业遗产相映成趣。来自宜兴、德化、景德镇等地的多家瓷文化企业纷纷入驻。基地管委会主任何建平介绍,铜川市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陶瓷企业总部、构建千亿元陶瓷闭合循环产业集群的目标,将25万平方米旧厂房改造成集“全球营销、研发设计、文化交流、装备制造”为一体的陶瓷文化产业基地。目前,园区已签约投资项目56个,总投资408.3亿元。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铜川市共盘活存量用地19宗517.68亩,累计供应129宗8639.99亩。根据陕西省国土资源厅监测监管数据,铜川市土地供应量连续3年稳居全省第一,年均土地供应量达到73.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8.84个百分点。

站在铜川耀州区石柱镇马咀村边缘的高坡上,放眼望去,对面山上,目前500余亩高标准梯田建设正进入收尾阶段。铜川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相永宏告诉记者,这是为一项市区用地提前造好的补偿地。在严格落实占补平衡中实施“旱地改水地,坡地改梯田,低效改高效”,这是铜川市深挖土地潜力的又一举措。去年,铜川市累计补充耕地8851亩,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0.65万亩。(原载《经济日报》2018年10月25日区域版)(经济日报记者 张毅 通讯员 汪维)

新闻推荐

铜川市多项营销措施助推果农增收

本报讯(记者吴洋凯)当前,正值苹果销售旺季。为做好苹果营销工作,市果业局及时制定印发了2018年苹果营销工作方案,并采取多项营...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