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被广泛关注。为全面深入了解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中遇到实际困难,充分发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实现稳定就业,我们采取实名制信息比对和入户访谈、电话调查等方式,对2015年以来的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
全市2015—2018年困难高校毕业生基本情况
今年,经区县人才中心按照户籍筛查比对,确定全市困难高校毕业生共有320人。经调查摸底,320人中已实现就业262人,尚未就业58人,占困难高校毕业生人数的18.1%。其中:2015—2017年毕业的197人已全部实现就业;2018届毕业的困难高校毕业生123人,已实现就业65人,未就业58人,占2018届困难毕业生人数的47.2%。
(一)从就业渠道上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39人,占人数的14.9%,国有大中型企业89人,占人数的33.9%,民营私企及灵活130人,占人数的49.6%,自主创业2人,占人数0.8%,公益性岗位安置2人,占人数的0.8%。
(二)困难毕业生家庭状况。320名困难高校毕业生家庭中,因缺资金导致家庭贫困有38户,占困难家庭的11.9%;缺技术困难家庭33户,占困难家庭的10.3%;因病致贫的困难家庭63户,占困难家庭的19.7%;因残致贫的困难家庭46户,占困难家庭的14.4%;因学生上学致贫的家庭21户,占困难家庭的6.5%;其他困难及低保户家庭119户,占困难家庭的37.2%。
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呈现的特征
调查数据显示,各类企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灵活就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种主要途径。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就业稳定性不够。通过回访我们发现,部分已就业困难毕业生多次变换工作单位,有的甚至一年之中变换多个单位。每次工作单位变换之间,或长或短都有空档期,而且每到一个新的单位,会有一定时间的使用期,这样的弊端是收入不稳定,而且对毕业生个人成长和发展会有较大影响。
(二)理性就业意识不强。许多毕业生家长存在只有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作才算就业。而对到民营、私营企业就业、灵活就业以及自主创业等其它就业形式关注度很低,基本不予考虑。
(三)就业质量不高。困难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和灵活就业的人数占了相当比例,通过调查发现这部分毕业生的工资待遇较低,大部分用人单位及个人未能缴纳社会保险费,就业波动较大,质量不高。
(四)自主创业人数不多。2015年至2018年困难毕业生创业人数仅有2人,创业率仅为0.6%,远低于全国平均5%、全省平均3%左右的创业率。
(五)就业主动性不强。部分毕业生为了备战研究生考试、公务员录用考试、事业单位招录考试等,主动放弃就业,参加考前培训或复习,还有部分毕业生因怀孕或处于哺乳期需要照顾孩子而延迟就业。
影响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不对等。一些中省属大中型企业,特别是行业垄断性企业,招用人员信息不透明,未将招用人员空岗信息向社会公开,或信息公开渠道不够畅通,公开范围过于狭窄,限制了毕业生就业的选择空间。
(二)一些小微型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只注重眼前利益,以低成本、高利润为追求,缺乏人才长远规划,员工薪资待遇较低,甚至不能及时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留不住人才,对高校毕业生缺乏吸引力。
(三)市场调节机制不够健全完善。缺少精细化的市场工资指标价位体系,企业员工工资待遇由用人单位确定,员工处于劣势地位;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在民营、私营企业中无法推行和实施。
(四)职业生涯缺乏理性规划。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认识不清,对国家促进就业优惠扶持政策缺乏关注,了解不多,对自己缺乏准确定位,眼高手低,就业方向局限性大。
(五)高校毕业生创业能力不足。困难毕业生大多不愿意创业,究其原因,除了资金缺乏,无合适创业项目外,个人创业技能较低是最重要的问题,没有创业的动力,缺乏创业的技能,对创业的基本知识了解很少。
做好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事关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脱贫,关乎脱贫攻坚大局,需要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一)毕业生信息要准确。要全面准确掌握困难毕业生的家庭和个人状况。各级人才交流机构在接收高校毕业生报到时,要详细采集信息,及时将困难毕业生信息录入就业失业登记管理信息系统。要建立困难高校毕业生信息台账,为实施精准帮扶打好基础。
(二)工资市场化指导价位要完善。用人单位提供的薪资待遇与毕业生的理想要求不匹配,是高校毕业生难就业的重要因素。要建立完善的工资市场化指导价位,以规范用人单位招聘行为,并为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活动中提供参考,解决用人单位招不到人和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岗位的问题,达到两者的动态平衡。
(三)就业观念要转变。随着经济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各种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已占市场相当大的份额,他们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已成为高校毕业生择业的又一主渠道。高校毕业生及家长要全面准确了解就业形势,牢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四)运用就业促进政策和帮扶措施要有力。要不断创新就业帮扶方式,采取综合性就业援助帮扶方法,力戒单打一。将家庭援助、政策引导、岗位推送、技能提升等措施综合运用起来,确保提供的就业帮扶更具针对性,使“一人一策”就业帮扶办法落到实处。
就业帮扶的具体措施和方向
(一)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指导。通过组织开展辅导报告、理论沙龙、培训会、专题讲座,组织有需求的高校毕业生参加人力资源市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等。有针对地开展就业形势、就业创业政策宣讲,开展就业创业典型示范,帮助和鼓励困难高校毕业生顺应就业大势,转变就业理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观念,促进他们尽快实现就业。
(二)扎实开展技能培训。对专业就业面较窄、残疾毕业生及其他就业困难毕业生,在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的基础上,根据个人需求,开展订单式的就业创业免费技能培训,优先安排他们免费入驻各级各类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帮助他们提高就业技能。
(三)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为毕业生提供更多选择。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在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智能产业、物联行业、生物工程等方面,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实现企业发展与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的双赢。
(四)搭建供需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双配送。以网络招聘会为主,以小规模、多频次、分行业、分区域的小型招聘会为辅,为用人单位搞好人才招聘,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精准岗位推送。发挥好全国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精准化服务平台的推介和应用,鼓励更多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在平台注册,并发布岗位需求及求职需要,通过精准化服务平台职业能力测评估和精准化匹配,实现供需双方精准化对接。
(五)提供优质高效的免费人事代理服务。为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做好档案托管、社保代理、职称评审等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六)对暂不能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托底安置。符合就业见习条件的,纳入就业见习对象范围,优先安排就业见习,已经见习结束仍不能就业的,通过公益性岗位过渡安置,实现就业。(市人才交流中心 王锋涛)
新闻推荐
阳光讯(实习记者严利君)为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落地实效,铜川市环保局结合全市项目建设趋势,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保障,相继制定...
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