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优化课堂提问 构建高效课堂

商洛日报 2017-06-07 07:52 大字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教学艺术。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它对教师驾驭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提出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成就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创激亮度,使问题具有趣味性。

所谓创激亮度就是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情境,使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接受的新信息相互冲突产生心理失衡,这样的提问特别能打动学生的心。例如,教学“年、月、日”,教师提出一个生活问题:奶奶明年过16个生日,孙子明年过18个生日,奶奶和孙子今年各多少岁?这个问题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教师顺势提问:①一般情况下,几年过一次生日?②现在奶奶过的生日反而少,说明什么?③究竟奶奶的生日是哪一天?在这一连串的问题之后,教师顺势引出课题:“年、月、日”。

这样不断深入,逐步抽象的几个问题,把“过生日”的话题,逐步引向探讨“年、月、日”的数学知识,掀起课堂教学的一个“小高潮”,诱发学生“心求通而不达”的激情,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二、控制难度,使问题具有挑战性。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这三个层次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因此,课堂提问不能只停留在学生的已知区和未知区,提问要做到难易适中。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学生自己动手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教师提问:三角形的底和高相当于拼成的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什么?三角形的面积该如何表示?这样的提问恰到好处、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知识的“果子”,激发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延缓坡度,使问题具有层次性。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课堂提问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区向最近发展区转化,最后向已知区转化。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以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商不变的性质作为启发点,这样提问:(1)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2)a/b(b≠0)改成除法形式是怎样的?(3)1÷2=2÷4=4÷8的根据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提问,减缓了学生学习的坡度,加深了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四、重视广度,使问题具有开放性。

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发现和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如:这样一道练习题:“三角板3元、铅笔盒5元、水彩笔6元、日记本4元。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试着算一算。”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类,使学生明白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提出更为丰富的问题。

总之,要掌握好提问这门艺术,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认真总结。我想,教师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在课堂中“问出一道题,激起千重浪”,才能优化课堂提问构建高效课堂。

(作者系铜川市红旗街小学教师 杜晓曼)

新闻推荐

铜川中院开展环境日法治宣传活动

华商报讯(记者郭强通讯员张婉婉)6月5日,是第46个世界环境日,当日,铜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了环境资源法治宣传活动。6月5日上午,铜川市中级人民法院5名干警冒雨在新区阳光广场摆设宣传点,悬挂环保横...

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