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印台区:“产业融合”成脱贫利器

铜川日报 2017-05-24 07:30 大字
????阿庄镇苗木花卉基地

  今年,印台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脱贫群众为帮扶对象,以产业帮扶为重点,按照“长短结合、以短为主、五方联动、‘5+x’模式、聚散结合”的基本方针,大力实施产业富民奔小康的方略,确保地方特色优势产业融合互动,产业增效渠道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空间不断加大。

  因地制宜 主导产业保增收

  印台区梁塬交错、沟壑纵横,地处世界最佳苹果适生区核心地带,生产优质苹果条件得天独厚。苹果大面积栽植始于上世纪70年代,历史悠久,是国务院最早确定的全国优质苹果外销生产基地县(区),属陕西果业强县(区)之一。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印台区把苹果产业脱贫作为全区脱贫的主攻方向。为了做大做强苹果产业,让苹果产业真正成为产业脱贫的主力军,印台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苹果贫困户摸底大排查,确定苹果贫困村19个,苹果面积1922.6亩,涉及苹果贫困户100户,贫困人口186人,贫困户苹果面积405.8亩。

  如何让涉及果业贫困户增收脱贫?印台区将苹果产业脱贫工作划分为企业、合作社带动脱贫,项目建设带动脱贫,技术示范带动脱贫三大块,重点依托20家果业企业、合作社在全区开展企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工作。创造了龙头企业主导的“晨光模式”、产业基地主导的“鑫鑫兴模式”、果库贮销带动的“五顺模式”、农业园区引领的“津樱模式”等一批可复制、能成活、易推广的脱贫带动模式,并强化技术培训,通过区、镇、村三级推荐考核,任用“百优”果业技术员100名,实行村组负责制,负责贫困户信息采集,分季度按批次开展拉网式培训及果业培训工作,同时以示范园为基点,辐射带动周边果农脱贫致富,年均3万人次果农因此受益。

  此外,在19个贫困村各确立1个百亩示范园,并以示范园为基点,实施标准化果园管理及培训,辐射带动周边果农。为了帮助农民促销,该区还创新“互联网+农特产品”流通模式,出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相关扶持政策,引导农特产品走网络销售渠道,助农增收。

  依托苹果这一主导产业,印台区涉果贫困户走向了增收脱贫的路子。截至目前,印台区通过全区20家重点企业、合作社共带动贫困户575户,带动贫困人口1987人;流转土地1275亩,流转收入60余万元;劳务用工覆盖413人;产业带动覆盖247户、1210亩,亩均收入1550元。329户困难群众实现了增收脱贫,苹果产业引领着他们在通往小康的路上疾驰奋进。

  争奇斗艳 特色种植扩增收

  近年来,印台区在坚持苹果这一主导产业全面发展的同时,依托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积极调整传统农业种植结构,形成了以苦参、连翘、油用牡丹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和苗木花卉栽植的区域带动能力强的特色种植产业。

  确立了三个药材主产区,每个主产区确定2—3个药材主产品,实施保护开发。形成了北部金锁关镇药材主产区以发展种植黄芪、柴胡等品种为主,常年种植规模在0.2万亩以上。王石凹街道办、陈炉镇药材主产区以苦参、药用牡丹、党参、连翘为主,常年规模种植面积0.5万亩以上。中东部药材产区以种植党参、杜仲、柴胡为主,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0.3万亩以上。

  全面启动了以王石凹为重点的“光伏发电+万亩油用牡丹基地”建设和陈炉镇陶瓷景观为主体的连翘种植基地,全区形成中药材种植面积1万余亩,建立各类中药材种植示范点5个,中药材合作社5个,发展种植大户5家,引进中药材种植企业3家。通过实施科技人员包乡、包村、包点责任制和科技特派员制度,将实用技术及时、直观地传授给农民,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步伐,有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今年,印台又在特色产业发展上再辟蹊径,成立区苗木花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编制了《铜川市印台区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和《铜川市印台区苗木花卉产业示范点设计方案》,计划新发展苗木5000亩,花卉10000平方米,苗圃改造6000亩,形成了以苗木为主,花卉为辅;以川道为主,塬面为辅;以乡土苗木为主,名优树种为辅的苗木花卉发展思路。着力构建“一园、三川、多点”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格局。同时,出台了《铜川市印台区关于加快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意见》《印台区苗木花卉苗圃新建标准》和《印台区苗木花卉苗圃改造标准》等政策,支持和引导农户将承包土地租赁或入股苗木花卉企业。

  截至目前,全区共流转土地3646亩,完成苗圃新建3449.5亩,完成花卉智能温室育苗1000平方米,苗木花卉成为印台区又一特色产业。

  灵活就业 务工输出创增收

  开展***要“授人以渔”,让贫困户找到长久脱贫的门路,才能达到“治本”的目的。自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印台区按照“转移就业一人、带动脱贫一家”的要求,积极落实“外出务工脱贫一批”及“就地就近转移一批”措施,开展企业用工需求调查、劳务对接、建立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示范乡镇、示范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完善就业登记等工作,大力实施转移就业示范工程,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

  以职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着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进城乡就业。一是调整培训思路。将大范围的全面培训调整为围绕产业发展、市场需求、企业需要,有针对性地培训。二是抓实培训质量。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建立严密的培训质量控制体系,力求培训的实效性。三是广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不断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稳步实现就业。截至目前,该区共培训贫困劳动力1165人次。

  以就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自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印台区策划实施了春风行动和扶贫专场招聘会等大型系列活动7场,联系参加招聘会企业80余家,提供工作岗位10000余个,发布用工信息500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405名贫困群众与用人企业达成用工协议。同时,该区在全区涉农行政村建立了农民就业信息员制度,依托现有109名特岗员,形成了覆盖区、乡镇、村的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通过微信、QQ等网络平台,及时为贫困劳动力提供用工信息、职业介绍信息,开展政策咨询等服务活动。

  以交通补贴保障外出务工。依据外出务工交通补贴政策,该区特针对建档立卡的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制定了交通补贴实施细则,并充分发挥就业特岗员“包抓入户”的优势,将交通补贴的实施细则、办理所需资料和注意事项广泛宣传。具体标准为在省内转移就业给予200元交通补贴,省外转移就业给予500元交通补贴。目前,该区对138名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共发放交通补贴23250元,让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员多一份保障,更多一份心理上的慰藉与关怀。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脱贫是根本性脱贫,从“授之于鱼”到“授之于渔”是扶贫方式的转变,是被动到主动态度的转折,印台区以灵活的就业形式,带动了贫困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带领着贫困群众走出家门创增收。(通讯员 李哲)

新闻推荐

“好人现象”成为王益城市文化新名片

 本报铜川讯(通讯员王晶记者王锋袁靓)近日,记者在王益区采访了解到,从街头救助老人不留名的学生汪宇涵、席玉、李源,到寒夜帮助六旬患病老人的学生张佳浩、任沈旭;从80后民企老板汪全现投身公益...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