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家脱贫致富有希望”

铜川日报 2017-05-19 07:50 大字
 ????暖暖的阳光下,王爱民为羊群喂食。

   “叽叽喳喳……”鸟声清脆悦耳;“咩咩咩……”羊叫声回荡山谷。5月9日上午,顺着弯弯山路,记者来到了印台区印台街道办事处桥子村王爱民的家。伴着阵阵槐花香,坐在屋檐下,聆听他的脱贫故事。

  “以前没养过羊,感觉挺难的,现在有了经验,你看,我的羊都发展到59只了。”王爱民指向用石棉瓦简单搭建的羊舍,笑着说,这是他的全部身家。

  现年40岁的王爱民是村上的贫困户,家里的五口人中三人都有残疾,父母分别是腿部和胳膊有残疾,妻子因小儿麻痹导致残疾,8岁的儿子上小学,妻子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家里的所有支出仅靠王爱民一人支撑。

  “之前我在市区打零工,给人扛沙子、背水泥,一年能挣一万元左右。重活干得时间长了,身体不如以前了。”王爱民对记者说,因为身体情况,再加上还要照顾一家老小,外出打工不是长久之事。

  在亲戚的建议下,王爱民搞起了养殖,2015年12月,买了40只羊。由于缺乏经验,再加上羊圈太简陋,一个冬天下来仅存活了二十几只羊。

  就在王爱民一筹莫展之际,帮扶单位市盐务局给他作了专门的养殖技术指导,如何防疫?如何护理羊羔?如何优质配种?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王爱民终于摸索出适合养羊的路子。

  “在帮扶单位的技术指导下,养羊慢慢有了经验,年底能出栏十几只,预计能收入一万元多元哩。”王爱民笑着说,虽然前期养殖损失大,但现在的扶贫政策好,让他对养羊充满了信心。

  印台街道党政办主任刘亚军介绍,桥子村于2015年12月被确定为贫困村,全村共有贫困户59户183人,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核桃等干杂果种植、粮食种植等。自脱贫攻坚战以来,全村享受2016年低收入产业发展补贴的有50户,享受政府兜底9户15人,王爱民就是其中的一户。同时,政府为他家办理了低保,每月可享受补贴1050元。去年以来,印台区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坚持以农业园区为平台,以龙头企业为载体,实施了“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龙头企业采取有限劳务用工、入股分红等形式,对贫困户开展有效帮扶。区政府在铜川市森海果业有限公司为王爱民注资4900元入股,他每年可分红500元。

  考虑到村上缺水、贫困户缺少劳力等问题,帮扶单位因地制宜,指导村民发展花椒产业,为村上50户村民免费发放了大红袍花椒苗,并从今年到明年,每成活一棵就补贴1元。为了做到***,驻村帮扶的“第一书记”魏华在决定栽植花椒前,还远赴韩城考察,经过实地考察发现,花椒好管理,耐寒又耐旱,特别适合劳力少的贫困户种植。

  “去年国庆节后,我栽了5亩花椒,3年后花椒就能挂果。为了充分利用土地,我在花椒树下套种玉米,这样又能增加一份收入。”王爱民说,除了这5亩地,他还种了2亩小麦和4亩地种核桃树。

  日子虽然过得苦,但王爱民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说,每天早晨5点多就要到山上放羊,养羊虽然又脏又累,但只要看到这些羊娃们,他就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按照目前的养殖情况,来年开春能发展到100只羊不成问题,羊粪又能给花椒地上肥;小麦丰收后磨成面粉也够全家人吃了;核桃品种老了,一年还能收入700多元;玉米一年还能卖3000元,再加上花椒将来的收入,我家脱贫致富有希望了。”王爱民始终面带笑容说,只要肯吃苦,但往后的日子大有奔头。

  有了坚定的信心,才是脱贫的关键。王爱民这种不怕吃苦的精神,也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

  “有了信心,不怕日子过不前去。”刘亚军说,他打算联系专业技术人员,帮王爱民家4亩核桃树进行嫁接,改良品种,进一步提高产量和质量。让他搞好短期就能见效的养殖业的同时,抓好长期见效的种植业。

  “等5万元的金融扶持无息贷款批下来后,我要把羊圈改造好,再把欠下的账还上,好好供娃上学,争取在城里买套住房,让父母住得舒心……”谈到今后的打算,王爱民眼里充满了希望。(本报记者 张红 见习记者 李由)

新闻推荐

王益区开展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

  本报讯(记者彭冰)5月12日,由王益区气象局、民政局、地震局、水利局等部门联合举办的以“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为主题的第九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在王益区方舟文...

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川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