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骄阳下的“烤”验

商洛日报 2016-08-25 00:00 大字

????高温下,工人们正在铺设沥青路面。

本报记者 武利芳

进入八月,秋老虎开始发威,在正午阳光的炙烤下,210国道改扩建工程的筑路工们丝毫不敢松懈,继续鏖战高温。近日,记者来到川口段施工现场,亲身体验筑路工这一职业的艰辛与坚守。

汗流个不停 衣服一整天就没干过

到川口工地正值中午,手机显示当日最高温度是35℃。一靠近正在铺设的沥青路,夹杂着刺鼻气味的热气迅速侵入身体每个毛孔,压路机滚轮上用来防粘降温的水滴到路上滋滋地冒着水蒸气,工人手里的温度计显示,刚铺设好的沥青地面温度高达164.8℃,整个工地如同一个大蒸笼。压路机司机在驾驶室递给记者一瓶矿泉水:“水都烫手了吧!驾驶室里有四十摄氏度呢。”白彦军开压路机已经十几年了,每年夏天是最难熬的,外边温度高,驾驶室温度更高,他和另一个压路机师傅换着开。“没办法,一个人实在挨不住!”降温方法除了喝水以外,也只能把车门打开,还能进点儿风。

现场的筑路工们在高温下也不敢穿短裤,怕被机器烫伤,每个人都是长裤加胶鞋、短袖套反光背心,头顶草帽,肩搭毛巾,他们笑称:“这是筑路工标配。”除了高温,沥青融化时释放的有毒气体是他们面临的最大威胁。46岁的郑保玲今年春天在矿上失业后来到修路队,相比于矿上的工作,虽然同样都累,但是修路长期接触沥青使他皮肤过敏、起红点,高温闷热也让他怀念矿上的凉快。 

加班加点抢工期 他们连续作业14小时

210国道是沟通南北城市格局不可替代的唯一主通道,对于推动铜川区域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穿行人口居住区和城镇、企业矿区,地形地貌和社会环境的复杂使得沿线征地拆迁难度堪称铜川“史无前例”,原定于去年10月通车的计划也由于拆迁征地等问题被迫延期,为了九月底能顺利通车,各施工单位都在加班加点。

路桥工程公司项目经理高双朋告诉记者,为赶工期,工人们都是早7点到晚21点连续作业,沥青拌合站一开就不能停,只能中午饭送到工地换班吃。210沿线没有休息的地方,吃饭也只能是坐在路边,有的路段甚至难觅一片阴凉。尽管工地就在市内,但由于高强度长时间的施工,工人们也难有时间回家。修路对于天气的要求很高,冬天气温低热胀冷缩影响质量,下雨天更是干不成。“夏天虽然特别热,但也算是我们施工的旺季,要加班加点抢工期。”高双朋说,这么多年在工地,中秋节就没放过假。今年的中秋节,也只能在工地和工友过了。

致敬最美劳动者 他们平常却不平凡

采访结束已经是下午6点半,天依然闷热,记者已浑身是汗,被晒得头昏眼花,但工人们在滚烫的路面上继续忙碌着。工人中不乏90后的身影,26岁的成向阳已经工作3年,负责紧跟着拌合站测沥青厚度,每天无数次蹲起随着机器将路向前一米一米地推进。他说,干了修路以后,最骄傲的事儿就是告诉别人:“这段路,是我们修的!”53岁的杨胜利是修理工,虽然不用上工地,但车辆机器一出现故障就要第一时间赶到。“我们这工作,常年在工地待命,过年有时还要值班看机器,不修机器就帮忙打扫打扫卫生,年龄大了,再干上几年就该退休啦!”

筑路工在众多岗位中显得那么普通,那么默默无闻,但与其他职业相比,他们付出的更多。正是有了他们没日没夜、风吹日晒地坚守在路上,才有了公路的平坦,交通的顺畅。

新闻推荐

全市移民(脱贫)搬迁工作专题推进会召开 郭大为主持并讲话 杨长亚安排部署 相红霞等出席

本报讯(记者徐国玺)8月25日,全市移民(脱贫)搬迁工作专题推进会召开,传达贯彻全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观摩座谈会精神,通报省国土资源厅对商洛市移民(脱贫)搬迁工作的督查建议,对全市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