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里的大变化

天水晚报 2019-09-18 14:52 大字

日前,记者走进张家川县胡川镇王安村,整齐划一的二层小洋楼,干净优美的村容村貌,民族特色鲜明的文化广场,处处彰显着新中国成立70年的发展变化。

王安村地处后川河畔,庄天二级公路东侧,多山地地形,平整耕地面积小,辖4个村民小组136户681人。

与新中国同龄的杨金福老人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小村子发生了大变化。凸显在四个方面:一是农业方面,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村子里全是坡地,种粮收成不好,村民辛苦一年下来收的小麦、玉米等,每亩也只能打300多斤,现在玉米每亩产1500斤左右。上世纪九十年代,村上组织人员开始兴修梯田,2000年以后开始大面积机修梯田,全村1200亩左右的山坡地全部梯田化。现在地平整,大多都是机械耕作,省时省力,产量也提高了几倍;二是安全饮水方面,以前吃的水是河滩里渗出来的,得靠人挑畜驮。2014年,自来水全部进户,解决了饮水不安全问题;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10年开始硬化村组道路,2015年全村4个村民小组道路硬化实现了全覆盖。近年来,依靠群众自筹和项目,先后修建了三座后川河大桥,群众出行方便多了。2015年至2017年,全村安装了太阳能路灯73盏,晚上出门也是亮堂堂的。2016年建成了新农村,让困难群众有了安全住房。”

村民马福荣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享受了国家的易地扶贫搬迁好政策,搬到川里来,住上了2层楼,儿子在外面自己当老板开饭馆,我在家喂着3头牛,日子过得越来越幸福。”

在谈到村里现在的变化时,杨志海说:“特别是近年来,王安村变化很大,在现任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村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不但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水、电、路、学校、村卫生室、广场等基础设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明亮,道路规划整齐,与城里相比多了一份惬意。”

王安村支书杨福海说,2013年,王安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232人,现在仅剩5户15人。这些成绩的取得,既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也是我们村两委一班人带领群众努力拼搏的结果。针对贫困群众致贫原因和弱项短板,村两委从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扶智扶志、兜底保障等方面,逐人逐户建台账,一户一策定措施,千方百计争取项目,举办种养殖技能培训,抓党建促增收、抓产业促脱贫,确定适合群众发展的致富产业,日子一天赛过一天。

干净的街道,洁白的墙壁,整洁的庭院,在村里走上一走,听着干部群众的讲述,感受着村容村貌的提升,王安村村民正依靠勤劳的双手和不服输的劲头,在扶贫干部和镇村干部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奋力摘掉贫困帽,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新闻推荐

天水市统战系统书画作品展开展

本报讯【记者雷佳】8月27日,由中共天水市委统战部主办的“天水市统战系统书画作品展”在天水市文化馆开展。此次展览共展...

张家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张家川,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