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川:雪映“花儿”朵朵红
本报记者丁晓刚
顶着凛冽的寒风,天空不时飘起雪花。记者随天水市改革开放四十年全媒体采访团来到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在上磨小学,孩子们跳着欢乐的《花儿与少年》欢迎采访团的到来。县教育局副局长姚玉琴与记者谈起了张家川县四十年来民族教育发展情况,她欣喜地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四十年,对于张家川民族教育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党的民族和教育方针政策的沐浴下,张家川民族教育从小到大、由弱到强,33万回汉儿女同心绘就了一幅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的美丽画卷。目前,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390所。特别是学前教育幼儿园从1所发展到126所,实现了村村都有幼儿园。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庭坚告诉记者,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坚持把教育摆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县委、县政府多次研究部署教育重大事项,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深入一线,调研指导教育工作,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推动重要工作落地见效。县上为了尽力保障教育经费投入,仅2017年教育经费支出达到5.56亿元,占全县当年财政总支出的23.37%。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预算内公用经费和教师工资逐年提高。连续十年“教师节”期间,县财政筹集资金对先进学校、优秀教师和优秀困难学生予以重奖,尊师重教的氛围日益浓厚,全县上下呈现出“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民以支教为本、师以爱教为荣”的生动局面。
四十年前,张家川县作为民族贫困县,虽经国家、集体、群众投资,对各类学校进行了维修和扩建,但学生就学条件普遍较为简陋,随着初等教育的加快普及,校舍设施普遍不足。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窘状,国家先后筹资530万元,大力开展校舍建设维修和教学设施购置,至80年代末,全县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达到8.51万平方米,基本解决了当时适龄儿童少年就学需求。
1990年至2010年间,是张家川县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办学条件加速改善的时期,国家和省、市、县累计投资2.17亿元,在各类教育发展项目的支持下,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26.99万平方米,全县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得到大力改善。“十二五”时期,县财政投入1.154亿元,实施了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提升“8+2”工程,使全县城区教育资源和标准化学校建设走在了全市前列。目前,全县校舍建筑面积达到42.7万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到8.45平方米。
党的十八大以来,县上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投资5260万元,大力开展校园“三通两平台”建设应用,建成校园“班班通”设备976套,采购安装录播教室35套,并在县一中、胡川中学、上磨小学开展“智慧课堂”试点工作,加快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推动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向偏远山区薄弱学校拓展延伸。特别是2014年以来实施的“全面改薄”项目,是张家川县历史上单项投资最大的教育项目。5年间,累计投资达4.31亿元,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86所,建设校舍建筑面积1.22万平方米,全面消除了5.72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让广大农村中小学彻底“改了旧貌、换上新颜”。
记者走进张家川各乡村,最美的建筑是学校,每个学校都有宽阔的操场、整齐划一的教学楼、温馨舒适的师生宿舍、干净文明的餐厅,呈现出的是一个个现代教育新型校园。
为了让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到正规的学前教育,张家川县从2011年开始,累计投资1.09亿元,连续实施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成乡镇中心幼儿园18所、2000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园21所、1000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园70所,新增园舍面积5.6万平方米,并配置了价值860万元的保教设备。同时,县上统筹资金2400万元,在全县最大的两个住宅小区和畅家园、和谐家园分别配建了幼儿园,新增园位1400个。县上大力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扩大城镇学前教育资源,解决了适龄幼儿入园难的问题,目前,全县在园幼儿达到10123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9.6%,比2014年提高了59.2个百分点。
为2020年前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全面提高幼儿保教质量,如今的张家川学前教育,正致力于从“规模扩张型”到“质量提升型”转变。截至2018年底,张家川县有义务教育学校258所,在校学生3637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98.5%,升学率90.98%;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98.8%,巩固率97.48%,升学率40.46%;初中实验操作合格率93%;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98%;“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83.7%。一组组数据,透视的是张家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美丽蝶变”。
新闻推荐
11月15日凌晨,张家川县S305线庄天公路张棉驿段出现了积雪。张家川公路段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赶赴积雪路段撒融雪盐、防滑料,...
张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