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赏析:劲健质朴的《王司徒墓志》

甘肃日报 2015-06-17 14:09 大字

赏析:劲健质朴的《王司徒墓志》

劲健质朴的《王司徒墓志》

□ 窦永锋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文字风格差异很大,各个地区书法自成风格。同时,南北书风相互交叉,书体样式、技法手段、书家流派都达到了一个顶峰。此时,一种介于汉晋隶书和唐楷之间且具有独特风格的书体——“魏碑体”产生了。

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风格多样,舒畅流利,既融合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粗犷剽悍之风,又渗透了儒家文化的温文尔雅、刚正不阿,同时又受到当时佛教和道教文化的熏陶,呈现出古朴、自然、刚劲、雄壮的风貌。中国墓志约起源于东汉时期,魏晋以后盛行。由于墓志埋藏地下多年,未遭风雨侵蚀,保存完好。北魏墓志书法继承魏碑传统“千岩竞秀、万壑争流”,随取一家,皆足成体。通观北魏墓志书法,可见初期之阳刚风骨,中期之俊逸灵秀,后期之娟秀柔润,当为魏碑书艺之完美体现者,为唐代标准楷书的创建奠定了基础,是中国书法中的又一审美典型。

甘肃省出土的墓志较少,其中以镌刻于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1972年3月在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木河乡坪王村出土,现存甘肃省博物馆的《王司徒墓志》最为珍贵。《王司徒墓志》距今已一千四百多年,共上下二方,呈正方形,边长约56.8厘米,厚约7厘米。志文两块相连,均刻铭文,有界格,共计800余字。《王司徒墓志》镌刻有致,书体以魏碑为主,刚健挺拔;同时注入隶法用笔,点画弩张;掺入楷法结体,遒劲雄壮。尤其点画方圆皆备、秀润严整,顾盼生姿而开张有度。横画和捺画保持隶书的特点,常伸展到字形边界甚至超出边界,字形略呈扁方形,突出的特点是撇捺向两侧伸展,整个字形厚重稳健而略显飞扬,规则中正而有动态。其结体宽博疏朗,寓险于平,和谐统一,章法疏密得当,端庄凝重,虽有界格却不乏流逸率真之趣。通篇观之,首尾呼应,铭辞与志石相宜,有“量石裁文”之妙。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平之内,属于北魏时期比较精美的楷书作品。

《王司徒墓志》溯述了略阳王真保家族五代人自西晋末年以来,一百多年间的政治活动。王司徒原名王真保,天水略阳县(今甘肃秦安县东南)人,西汉初年河西内属匈奴休屠人后裔。孝文帝时曾策授为广武将军,高祖时,提拔升用为龙骧将军,宁夷校尉,备受朝廷褒奖。后病故,葬于京师。大赵神平二年即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大赵政权建立者万埃丑奴下令“寻仁恋德,望坟追赠”王真保为持节大都督、西道诸军、骠骑大将军、司徒公,谥曰懿。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觉醒时代。这个时期的艺术既体现出情感的冲动,又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风度,既形象又超越形象彰显事物本质的内在精神和韵味,北魏文化所呈现出的是一片高亢激越、豪迈奔放的景象。北魏是墓志书法辉煌的时期,也是艺术信息较为丰富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书法虽是依托于共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但在保持这一共性的同时又有它自己的特点,体现出多种审美意味。北魏书法一面传承着汉晋书风,积极地吸取营养,体现出隶书博大、深厚的特点,同时融入本民族精神内涵与审美取向,最终形成一种刚毅、质朴、劲健、豪迈的书风。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书体并存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这是社会环境包括政治和文化的因素使然。北魏书者(刻者)在创作时进入一种意识自觉状态,蕴含着自身的思想、情感在内,表现在“心”与“书”的关系上是一种真实的流露。

《王司徒墓志》是北魏时期比较精美的楷书作品,是时代的产物,它渗透了儒、释、道三家文化的血脉,融合了北方书法的古朴浑厚与南方行楷的新妍妩媚,融合了隶书的笔势开张与楷书的结体严谨,给人以雄健开张的心理体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为研究北魏晚期甘肃少数民族政治活动及书法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新闻推荐

马文云在张家川县双联行动现场会上指出 狠抓落实力推贫困户尽早脱贫致富

马文云在张家川县双联行动现场会上指出狠抓落实力推贫困户尽早脱贫致富本报张家川讯(通讯员安生明)由牵头组长单位省民委主办的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现场会日前举行。会议总结了三...

张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