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改善环境 美化家园 ——中德财政合作甘肃天水生态造林建设侧记本报记者 王晓馨

天水日报 2015-05-04 12:55 大字

中德财政合作甘肃天水生态造林项目张家川区域自2004年启动以来,这里栽植了大量适合当地生长的油松、红皮桦等树种,经过11年时间的生长,曾经的荒山,实现了大变样。

2004年4月,中德财政合作甘肃天水生态造林项目先后在清水、张家川、武山、甘谷和秦州五个县区实施,项目总投资1.22亿元。项目实施11年来,不断引进新的植树造林理念,采取多种措施,使项目区内森林覆盖面积和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目前已完成造林面积达53万亩。在造林的同时,还修建了机械围栏、林区道路和护林房,绿化了项目区农村中小学校45所。

“以前风一吹,尘土飞扬,现在你看树一长起来,环境多好,对周围的农作物生长也有好处。”张家川县中德办副主任付建勤对记者说。

造林改善了环境,也增强了人们爱护森林的意识。在张家川县恭门镇中学,学生们会定期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对花园内的垃圾进行清理。

中德财政合作甘肃天水生态造林项目的实施,使天水市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58%,土壤侵蚀程度由36%降低到了6%;项目区草本植物数量、苔藓植物不断增加,部分地区出现了鹰和鼬等罕见动物,天水市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近日,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闫家乡,森林管护人员正在林区里对野猪拱开的植被进行回填修复。“从这个坑判断,这里有野猪群,近年来环境好了,野猪也出现了。”关山林场场长邵新文对记者说,以前,这里是大片荒山,几乎没有乔木,更少见野猪等野生动物。

经济直通车

新闻推荐

张家川县全力帮扶受灾群众生产自救

本报讯【记者冯丽娟】在张家川县发生强冰雹袭击的一周后,记者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受灾区采访时看到,全县受灾乡镇正在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全市各级各部门正积极行动,采取各项救助措施帮助受灾群...

张家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张家川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